記者 王代強

  [人物簡介]

  鄢武先,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研所所長,二級研究員,川西北沙化治理研究的探路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持開展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技術研究,解決了我國“高海拔、低積溫”沙地生態治理重大技術難題。

  “川西北的沙會不會吹到北京?”十幾年前,當沙塵暴席卷我國北方地區,惶恐中,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一問激起千層浪,四川組織科考團,省林科院從事森林培育的鄢武先被“抓壯丁”,踏上了川西北防沙治沙科研之旅,問題一“答”至今,已有15年之久,他也從曾經的“沙小白”成長為“治沙大牛”。

  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2021年重點推廣林草科技成果,鄢武先主持的“川西北高寒沙地林草植被恢復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榜上有名。“這是幾年前就取得的科研成果,現在面臨的是新課題。”10月20日,記者在省林科院辦公樓見到了這位川西北防沙治沙研究的探路者,他擺擺手謙虛道。

  初識“沙害”,他驚呆了:

  沙丘像幽靈,幾夜大風就能刮來“一座樓”

  “我以為這輩子就干森林培育了,沒想到后來與沙結緣。”給記者泡上一杯茶,鄢武先講起他初識“沙害”的經歷。

  1985年,年僅19歲的鄢武先從省林業學校林學專業畢業,進入省林科所(現省林科院)從事森林培育工作,一干就是20余年。雖然他爬過不少高山草原,卻從未見過川西北沙化景象。直到2005年前后,北京及周邊地區屢遭沙塵暴襲擾的報道見諸媒體,舉國關注。當時有專家學者提問:“川西北沙會不會吹到北京,威脅首都安全?”

  四川“坐”不住了,把林業、農業等部門找來一問,竟沒有一個確切答案。2007年,我省組織林業、農業、氣象、地質、水文等人員,開展川西北地區沙化科學考察。正在搞森林培育的鄢武先,被“抓”進了科考團。

鄢武先察看沙障情況鄢武先察看沙障情況

  汽車顛簸了兩天一夜,終于抵達紅原縣。鄢武先下車一瞅,驚呆了:“過去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北方的沙漠,沒想到這里也有沙丘,有幾十米高。”鄢武先說,川西北的沙丘就像幽靈,處于流動狀態。一陣大風吹來,漫天渾濁,沙丘旁的公路不一會兒就消失不見,被沙覆蓋了,幾夜大風就能刮來“一座樓”。

  土地沙化,困擾著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牛羊今天還吃得好好的,一陣風吹來,草全被沙子覆蓋了。”一位牧民告訴他。

  從紅原縣到若爾蓋縣,再到阿壩縣,此次科考之旅,鄢武先除了看見移動沙丘,更多的是看到了地表裸露的沙斑。“總體來講,川西北沙化還是處于初始期。”鄢武先說,雖然當地沙化點多面廣,但大多還是沙斑,沙丘只在局部地區分布,有土壤基礎,有植物分布,可防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