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四川在線記者 余如波

  角像鹿角,臉像羊臉,蹄像牛蹄,尾像驢尾……這樣一種“四不像”動物,日前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片區。

  記者10月26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管理總站獲悉,安裝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園區內的紅外線相機,首次捕捉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鬣羚的清晰圖像。

  中華鬣羚最早是在蘇門答臘群島發現的,又被稱為蘇門羚,我國境內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陜西等地,成年個體可以達到50到100公斤。中華鬣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典型林棲獸類,活動范圍從海拔低至200米的低地雨林與喀斯特森林,直至海拔4500米的高山針葉林。

  中華鬣羚是活動隱秘、性情羞怯的獨居動物,有季節性垂直遷徙的習性。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管理總站負責人王戈介紹,此次拍攝到的中華鬣羚視頻和照片,是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管理總站日前在開展巡護監測工作時,整理海拔3100多米的監測點位紅外線相機數據時發現的。

  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園區占地面積210平方公里,最低海拔約980米,最高海拔獅子王峰4900多米,垂直高度相差近4000米,造就了園區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為充分調查了解園區野生動物棲息生活狀況,什邡管理總站先后在深山區設置了20余個點位,安裝了80臺紅外線相機,每年兩次進入深山中進行巡護監測。

  (視頻、圖片由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管理總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