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10月26日,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頒出,省地礦局化探隊總工程師唐文春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獎。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11027/105b-0345311104dd7be4456a9512bbe17b4b.jpg)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以下簡稱“李四光獎”)是中國地質行業最高層次的獎項,是我國地質工作者的最高榮譽,每兩年評選一次,分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地質教師獎和榮譽獎。獲獎者一生只能授予一次。
在四川,包括唐文春在內,只有18個人獲得過李四光獎。
![](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1027/189d-b72694d39851ed726634d26de1db668b.jpg)
唐文春是誰?
屬于他的頭銜有很多:理學博士,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他是一個找礦人,長期在生產一線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將創新理論應用于野外勘查實踐,主持并參與探明了20余處超大型及大中型礦床,創造潛在經濟價值數千億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找礦,就像尋寶。地質隊員就像武功高強的江湖俠客,在茫茫荒野中、在漫山遍野的普通石頭里,探尋遠古時代留給人類的寶藏。國際上公認的找礦成功率不足3%。也就是說,在100個礦藏靶點里,能找到3個礦床已非易事。但在唐文春這里,這個概率失效了,37年里,他參與和主導探明的大中型礦藏有20余處,尋到的“寶”潛在價值數千億元。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11027/3678-3379c6721bd8a395b54b6968d65d2e90.jpg)
唐文春說:
頒獎儀式后,我們參觀了李四光紀念館,感受最深的是李四光獨到的科學見解和畢生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的奉獻精神。李四光等地質前輩永遠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代的地質工作者,要像前輩一樣胸懷國之大者,進一步發揮地質科技的先行基礎作用,推動地質工作不斷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
我國地質事業正處在一個充滿希望、大有作為的時代,有挑戰,但機遇更大。我們的工作都是繼承前人的事業,依靠的是團隊的奮斗。
我在化探隊工作37年了,同事們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經歷,是集體的幫助促進了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