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1028/c1e0-4fbefe862f1a85a380a86130c85b5eb3.jpg)
中新網記者: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董煜:就像剛剛說的,我們看待成渝雙城圈建設要把它放在全國大局上看待。“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有一個重要精神就是“三個新”,即未來全國和各區的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
成渝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打通內循環和外循環,要促進市場的更加流通,要促進要素的優化配置,客觀上都要求我們在西部地區布局增長極,去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人口集聚。
成渝在西部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在西部地區處于第一梯隊。黨中央在成渝地區布局,實際就是在全國大循環的格局中落下了重要的一子。成渝地區在現有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必將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和整個西部地區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成渝也是我國重要的開放門戶,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起點,向南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的匯合點,這些都決定了成渝在整個發展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西部樞紐作用。把成渝建設好能夠暢通西部地區要素流動,使西部地區經濟有更強的輻射作用,對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成渝的發展現在也到了非常關鍵的階段。在黨的十九大作出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后,全國各地都在謀劃發展方式的轉型,尤其在“雙碳”背景下,推進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實現,要努力推動原來傳統經濟結構的調整,推動一些傳統產業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型。成渝又有集聚產業、集聚經濟的功能,在西部地區打造產業集群對全國經濟發展大局也非常重要。
成渝在城市生活、城鄉統籌方面也有比較好的基礎。作為一個接近一億人口的大城市群,在這個地區我們把推進高品質生活做好了,一定會對西部地區的民生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成渝地區綜合各方面都能提到新的臺階,一定會是我們全局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四川成都,航拍交子大道。(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79/w550h329/20211028/cbcb-463e9dc102fccbb3dbf0ddcfbcfa895b.jpg)
中新網記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有哪些獨特優勢?又存在哪些短板需要補足?
董煜:首先,成渝的區位優勢明顯,是我們向西、向南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匯集,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和經濟樞紐。
其次,成渝在全國的城市群布局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四五”布局了19個城市群,成渝在人口、經濟的集聚上做得非常好,對全國的城市化發展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成渝這些年在產業升級、優勢產業打造方面也積累了很多基礎,有實力比較強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
第四,成渝還有非常好的要素優勢,有非常富集的能源資源,如頁巖氣等,為成渝發展重要產業提供支撐。
第五,成渝在產業鏈協同方面也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有助于為下一步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這些年,國家也把一些創新資源也向成渝作了傾斜,包括建設科技城等。
最后,成渝作為一個獨特的內陸開放區域,是西部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又有發達的水路運條件,面向國外開放也有獨特優勢,能夠承擔從西部地區出發、向周邊拓展中國開放影響力的重任。
同時,川渝地區也存在一些短板。首先,綜合實力、整體發展水平和東部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地區人均水平還比較低。高新產業總體規模不足,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優勢。
從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來看,內部也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區縣之間的人口、經濟差距還非常大。成渝雙城之間也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發展水平,難以承擔起連接成渝之間紐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