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1028/474b-bc2e6d7e1fab16909ffd4d71b0cc41ae.jpg)
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要學習東部,也要走“巴蜀特色路”
中新網記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又將如何實現錯位發展?
董煜:要辨證看待錯位發展。城市化的不同階段會展現不同的形式,比如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確實出現了經濟和人口向省會城市、向主城區聚集。目前在成渝城市圈中,成都和重慶的經濟總量已經占到整個城市群的一半左右,一段時間后必然會出現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對周邊地區的負面影響,這個就需要通過規劃來解決了。
在這次的“十四五”規劃當中,對我國的19個城市群做了分類。第一類是“優化提升”的城市群,其中就包括了成渝雙城經濟圈。這是根據成渝的特點提出的,成渝現在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優化提升”就是要充分考慮兩個城市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可容納的空間。一些產業不一定非要布局到中心城市,是可以向副中心城市、向周圍的中小城市布局的。
《規劃綱要》中除了兩個中心城市的定位之外,對于周邊地區也有一系列部署,每個城市都可以找到自己獨有的定位,有意識地強調中心城市發揮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比如在四川提出了“成德綿眉”的同城化發展,在重慶提出了主城區與渝西地區的同城化發展,都是在距主城區與比較近的地區布局產業和資源。
同時,我們也通過北翼和南翼的帶動和區域性的節點建設,去建立小一些的中心城市,把周邊山區的人口聚集到中心城市,既能提升這些城市的實力,同時也減輕了生態地區的發展壓力,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當然,依靠完全自生的布局也難以達到讓周邊地區平衡發展的目的,這時就需要從國家層面、省級層面作一些新的部署,比如公共服務資源的均衡部署,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有意識地向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傾斜,讓這些城市對人口有更好的聚集力,從而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格局。
![](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1028/5932-48edce634b9174a335bf9e574d9292a3.jpg)
四川南充港至重慶港集裝箱班輪開航現場。 鄧波 攝
中新網記者:成渝地區作為西部最靠近“胡煥庸線”的經濟龍頭,要肩負起建設中國經濟新增長極的歷史使命,但是成渝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仍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如何縮小差距,共建新增長極?
董煜:首先,成渝地區要向東部地區學習,只有看到差距、認識差距、找到差距的原因,才有可能去真正地縮小差距。當然這也與西部地區的歷史發展、區位條件的差異、自然資源的差異有關,這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忽視這些硬要推動發展。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在發展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
向東部地區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改革、如何開放,要去做其他地區還沒有的探索,這樣才能做示范去帶動西部地區。比如說在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如何打造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方面,深圳、浦東等試點已經形成了鮮活的經驗,成渝地區是完全可以取經的。雖然內陸開放和沿海開放有不同的特點,但整個國家對于開放的要求是逐步向制度型開放轉型,如何提高開放窗口的效率、如何優化進出的環節,都可以向海南自貿區、沿海自貿區等學習。
在學習的基礎上也應該思考,成渝地區也有一些自己做得好的東西,比如文化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例如過去的城市發展講究產城融合,以前產城融合就是在城市旁建一個工業園區,新的發展形勢下推動產城融合就要考慮文化產業自身的特點,文化產業很多都是布局在市中心的,還有年輕人的就業特點,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城市發展必須考慮的因素和條件,也恰恰是后發城市所具有的優勢和條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會帶來一系列的正面效應,比如人口的聚集、創新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們自身需要的。只要愿意思考,愿意大力的推動改革開放,成渝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中新網記者:藍圖已經繪就,該如何確保規劃綱要主要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藍圖早日變成現實?
董煜:規劃編得再好也要看如何落實。《規劃綱要》不僅是一個5年的規劃,實際上是一個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到2035年去完成建設高質量的成渝雙城經濟圈的任務。我們就要用3個5年的時間,久久為功,一步一步往前推。當務之急是先要將機制建設起來,這方面國家已經在進行部署了,成渝的積極性也很高。
另外,也要把《規劃綱要》中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落實。這些可以直接落地的工程要明確資金、人員、部門去負責。我希望能列出一系列的任務圖覽,明確部門、對接機制、時間表,一項一項去落實。只要能把規劃中的任務都落實,規劃的整體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還有就是一定要做好《規劃綱要》的宣傳解讀工作,讓《規劃綱要》真正成為兩地人民的共識,尤其是成為兩地年輕人的共識,讓他們自發自愿地投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中來,形成全社會支持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的氛圍,也能夠使西部其他地區和成渝形成合力。我相信,用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就一定能很好地實現規劃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