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疑惑
年豬還能不能殺?賣豬殺豬吃肉成本提升怎么辦?
“我們還能不能殺年豬自己吃?”“還能不能殺豬到場鎮上賣?”“年豬宴還能搞嗎?”……這是《條例》實施后,“前屠戶”們和一些群眾最大的疑惑。
楊波說,離自家村莊最近的定點屠宰場,遠在上百公里外的通江縣城。只有在那里,養殖戶們才能完成檢驗檢疫和屠宰。也正是因為距離遠,過往,不少周邊村社的鄉親在遇到紅白喜事殺豬或者殺年豬時,習慣請楊波操刀——他自小跟著父親殺豬,練就了一身手藝。
同樣困惑的,還有蒼溪縣農家樂業主趙元。往年,殺年豬和舉辦年豬宴、年豬節,是他家農家樂創收來源之一。趙元說,自己在2017年和2018年的春節,一天最多殺過5頭年豬,能置辦上百桌宴席。眼下《條例》的實施,讓這項創收活動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那么,殺年豬、年豬宴等還能繼續嗎?
“這的確是灰色地帶。”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條例》,群眾或養殖戶的自養自食不受限制。
省畜牧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坦言,從《條例》來看,殺年豬用于自己食用合乎相關規定。但如要上市銷售的豬肉或相關制品(含菜肴),銷售方必須到定點屠宰場點完成檢驗檢疫和屠宰才能進入流通環節。照此規定,年豬宴舉行之前,農家樂等業主應將生豬送至指定屠宰場點檢驗檢疫和完成屠宰。
不過,相較于殺年豬的問題,群眾賣豬殺豬吃肉成本增加的影響波及范圍更廣。
“太遠了,我們不想去收。”近日,達州萬源市豬販劉立本謝絕了幾位養殖戶和肉販子的邀請。在國慶節前后的消費旺季,劉立本不愿意“接單”的原因很簡單:對方所在的鄉鎮距離有資質的屠宰點太遠,往返的成本太高,“跑一趟好幾個小時,掙得還不多,不如就做縣城這一帶的生意。”
有多高?楊波給出的數據更為直白:此前,運到場鎮上屠宰便可就地銷售,兩頭豬的運費最多50元。但眼下運到縣城附近的定點屠宰場,運費則要300元,“到最后,還是要買肉的老百姓自己分攤。”楊波介紹,眼下附近場鎮的肉價,每斤高于縣城及縣城鄰近場鎮1-2元。
很多鄉鎮的小型屠宰點被取消了,誰來填補這個空白?提升的屠宰成本如何控制?記者采訪中,不少基層群眾和業內人士都有這樣的疑惑。
應對的出路
重建新的農村屠宰網點,能否引導鼓勵大型企業“下鄉殺豬”?
“這其實是一次行業轉型,希望和出路應該在規模企業上。”談到眼下群眾所反映的困惑,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李學偉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并非無的放矢——今年以來,在越發嚴格的管理制度下,小型屠宰場點不斷退出之際,大型企業開始大舉進場。
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賓市、眉山市分別計劃布局年屠宰能力300萬頭、200萬頭。而另一家上市企業龍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與成都佳享食品有限公司攜手,在成都蒲江縣布局生豬屠宰產能。
實力相對雄厚的大型屠宰企業,成了重建鄉鎮生豬屠宰和豬肉銷售網點的希望。在業內人士看來,大企業可以通過布局連鎖銷售、下沉冷藏庫點等形式,附帶配套生豬收儲、屠宰網點。與傳統的小屠宰場比,這些網點最大的特征將是標準化運行。“當然,也要精心選址,以降低運行維護的成本。”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李學偉分析:只要區域內的潛在消費者能夠達到一定數量,大企業自然就有布局的動力。只是,還需要跨越規劃缺位、驅動政策不足等門檻。
“我們想把觸角向下延伸,但不知道布局在哪里好。”川內某大型屠宰企業負責人呼吁,業務主管部門應盡快依據養殖產能和居民點分布,合理規劃生豬收儲屠宰和豬肉銷售網點,為企業布局提供依據。
此外,不少企業則提到:與城市相比,布局鄉鎮屠宰和豬肉銷售網點,利潤空間不大。在沒有對應的獎補政策前提下,大型企業向偏遠鄉鎮進軍的意愿并不高。
對此,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四川正在梳理現有定點屠宰點位布局,力求盡可能找出屠宰點位覆蓋的盲區和邊遠區域,進而編制解決方案。至于是否鼓勵大型企業“下鄉殺豬”,前述負責人表示,將會根據相關情況演變而定,政策還在擬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