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吧。”近日,巴中市通江縣泥溪鎮大柏樹村屠宰戶楊波,封存了自家的殺豬刀。千里之外,徐忠云也在逐步遣返部分員工。徐忠云的身份,是涼山州金陽縣生豬定點屠宰場法人代表。
今年新修訂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被認為是史上“最嚴”的生豬屠宰條例:明確了建立生豬定點屠宰廠(場)信用檔案,并明確進入市場流通的豬肉必須在證件齊全的定點屠宰場點完成屠宰。而楊波和徐忠云的屠宰場點,未能取得全部證件。
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是對小型屠宰場點命運的“最后裁決”,不僅對生豬第一大省——四川的屠宰產業格局影響深遠,也可能對群眾的飲食習慣產生影響。
壓減小型屠宰場點的邏輯是什么?“我們還能不能殺年豬自己吃?”“還能不能殺豬到場鎮上賣?”《條例》實施后,2個多月來,不少網友通過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平臺和民情熱線(028-86968696)發出疑問,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壓減的背景
出于環保和疫情防控需求,四川屠宰場點陸續減少了四分之三
“其實大家心里應該有準備,因為整個過程持續七年多了。”省畜牧獸醫局副調研員朱磊介紹,過去多年,從中央到省上,一直在壓減小型屠宰點的數量。
從2014年起,四川開始對屠宰點清理整頓、整合重組。根據相關統計分析,這一年,四川尚有在冊生豬定點屠宰場點2816家。
“主要出發點是保障衛生水平和豬肉產品安全。”巴中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茍斌才回憶,村鎮一級的屠宰場點規模普遍偏小、衛生和檢驗檢疫等設施投入有限,因此整改的方向就是對小型定點屠宰場點和私自宰殺場點的取締退出。
2016年起,這樣的清理整頓和整合重組,先后加入了兩個元素——環保和疫情防控。
“過去殺了豬,都是拿著自來水管沖一遍地。”資陽市安岳縣屠宰戶周大杰回憶,2016年前后的省級和中央環保督察中,自家的屠宰點因為無法解決污水處理問題而關門。2016年,全省累計取締關閉不合格屠宰點1160個,取締關閉率達39%。
非洲豬瘟疫情傳入,則給了剩下的一部分小型屠宰場點“最后一擊”。省農業農村廳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李宗林說,感染非洲豬瘟后,生豬的致死率為100%,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強化生豬屠宰點的管控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將四川列為全國壓減小型生豬屠宰場點的15個重點省(直轄市、自治區)之一,并派出專家組來川逐縣開展復核小型屠宰場點退出情況。結合疫情防控要求等,四川于去年再壓減小型屠宰點180余個,目前全省開門營業的生豬屠宰點還有780余個,比2014年前后減少了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