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 攝

  王林  川觀新聞記者 李天銳 

  11月1日早上5時50分,從廣安市武勝縣萬善鎮開往重慶市合川區七間鎮的“川渝8路”跨省公交首班車正式發車。自今年1月開通運行以來,已有11萬人次旅客搭乘這路公交車往返川渝之間。

  剛剛公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區。落實國家戰略,廣安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聯手重慶有關區縣,不斷深化產業、交通、民生等領域深度合作,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新路徑。

  產業協作   配套更緊密

  近日,深圳鄰水商會執行會長、東莞市阿巴斯公司負責人何波到川渝高竹新區考察,他對這個廣安和渝北共建的跨省域新區充滿期待。一方面,看重新區是落實國家戰略而打造的平臺,另一方面,公司產品能配套重慶裝備制造產業大市場。

  和何波一樣,諸多投資者銳的“嗅覺”,已經嗅到了川渝高竹新區的商機。何波組織商會100余家企業到新區考察,有10余家企業表達了投資意愿。川渝高竹新區已入駐的129企業中,配套重慶裝備制造產業的企業超過六成。

  廣安是四川省距離重慶主城區最近、川渝邊界接壤最長的市州,在協同重慶、配套重慶發展產業方面,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整個廣安,三大產業幾乎都與重慶高度關聯:50%的工業為重慶配套,60%的游客來自重慶,75%的農產品銷往重慶。

  廣安市經濟信息化局局長趙勝強介紹,融入成渝現代產業體系,廣安著眼配套重慶工業,在川渝高竹新區、合(川)武(勝)共建產業園、武勝縣火鍋產業園、前鋒區智能家居產業園、華鎣山經開區、鄰水縣城南工業園,數千家企業大多數與重慶企業有著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關系。

  廣安武勝和重慶合川共建的產業園里,在武勝和合川的共同努力下,新一輪規劃編制已完成,雙方進一步明確了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及新材料兩大產業發展方向,將共同開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共同構建相對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群眾在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咨詢。  國網廣安供電公司供圖

  除了產業協同,也有產業轉移。一大批渝企遷入廣安,為廣安經濟增添了新引擎。

  目前,廣安各區市縣積極承接重慶產業轉移;從重慶搬遷到前鋒區且投產的家居企業達30余家,還有30余家已簽約待入駐;武勝縣引進重慶火鍋企業27家,年產值破百億元;華鎣山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園成為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的重要配套基地;岳池縣加強與重慶兩江新區、巴南區、合川區等地合作,打造川渝生物醫藥城,已入駐企業64家,今年1—9月便實現產值104.9億元。

  交通互聯  “串門”更快捷

  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是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的前提條件。今年以來,廣安加快打通與重慶“近而不快”最大的堵點。

  “以前我們坐火車去重慶,只有搭車、打車到萬善,現在通了公交車方便多了。”重慶市合川區七間鎮居民張小平說,武勝縣萬善鎮是蘭渝鐵路武勝站所在地,合川與武勝毗鄰地區群眾到重慶主城,一般選擇到萬善坐火車,如今跨省公交開通了,群眾出行更便利了。

  廣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葛勇表示,當前,廣安站在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的大局下系統思考謀劃,建好對外開放通道,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在融入重慶都市圈方面,正在進行重慶軌道交通入廣、渝廣城際鐵路等規劃論證。

  在川渝高竹新區,圍繞構建內暢外聯交通網絡,新區強力推進慶南北大道北延段、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項目建設。其中,南北大道北延段將成為四川直連重慶中心城區的首條快速道路,川渝高竹新區也借此融入重慶中心城區城市交通體系。

  “我們正在加緊施工,力爭盡快建成通車。”南北大道北延段建設現場,鄰水縣公路養護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王瑜介紹。通車后,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主城區時間將從現在的70分鐘縮短到半個小時。

  推進渝廣交通一體化。廣安市與重慶市合川、渝北、長壽、黔江、涪陵、墊江、忠縣七區縣攜手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已成功爭取6條省際干線公路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在加快打通。廣安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安已開行鄰水縣高灘鎮至重慶舉人壩輕軌站、岳池縣裕民鎮至重慶市合川區肖家鎮等10余條跨省城公交線路。廣安城區、武勝縣、岳池縣、鄰水縣還開通了直達重慶部分商圈、學校、醫院的“點到點、門到門”的定制客運線路,廣安主城區公交卡也與重慶公交車實現了互刷互認。

  服務共享   群眾更便利

  10月29日,重慶北極星電氣有限公司常務副經理鄺志勇,來到國家電網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辦業務,很快完成開戶手續。這是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掛牌后辦理的第一筆“渝企用川電”業務。

  “一站式辦理,省去了很多麻煩。”鄺志勇說,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成立之前,像他們這樣新落戶的重慶籍企業,必須先到國網重慶供電單位銷戶,才能到國網廣安供電公司的高灘鎮供電所申請開戶。

  此外,川渝高竹新區還實現了跨省用水。廣安市和渝北區商議決定,將距離高灘鎮僅3公里的渝北區茨竹鎮衛星水庫作為第二水源,并在今年6月底正式供水;新區還建立了全國首個跨省稅費征管服務平臺,實現人員同管、業務同辦、征管同步、服務同質、信息同享。

  探索公共服務一體化的不止是新區,在廣安各地,相關領域都已經行動起來,讓兩地老百姓感受到切實的便利。

  今年以來,前鋒區實施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社保、就業便捷行動,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電子化,半年辦理關系轉入90人次;還實現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認證數據互聯互通,求職招聘信息共享等。

  11月1日,鄰水縣公安局戶籍管理中心,重慶市民李敏10分鐘不到便辦完了戶籍遷移手續,戶口正式落戶鄰水縣。“川渝一站式遷移,省時省心。”李敏表示,沒想到現在遷移戶口這么簡單。

  鄰水縣公安局民警黃昌斌介紹,“川渝一站式遷移”是指四川省、重慶市戶籍居民,在跨省辦理戶口遷移時,原需要開具紙制版《戶口準遷證》和《戶口遷移證》的,現只需要通過網上流轉,無需開具紙制版,無需在兩地兩頭跑。

  “跨省消費糾紛不用跑重慶,在鄰水就把問題解決了。”今年9月,針對鄰水消費者與重慶裝修公司的糾紛,鄰水縣消委會、縣市場監管局聯合重慶市江北區消委會、江北區市場監管局到該裝修公司展開調查并進行約談,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重啟裝修。

  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不僅讓兩地老百姓共享豐富的公共服務,也顯著提升了毗鄰區域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