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大熊貓國家公園已經正式設立,市民能進去和滾滾一起玩嗎?大熊貓國家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原則上只對科學研究、考察、監測等活動開放,一般控制區會劃出一定范圍對公眾開放,為公眾提供走進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的國民福利和游憩機會,讓公眾感受國家公園自然與文化之美,享受最優質的生態產品。

  “大熊貓國家公園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全民公益性,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多種功能。”上述負責人說,大熊貓國家公園在試點之初就定下了逐步建立國家公園“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體系”的工作目標。在試點工作中,充分依托和發揮數字科技的重大支撐作用,結合日常監測巡護,在有條件的區域優先開展試點,最終逐步推廣到整個公園區域,在此基礎上創新探索“資源數字化、數字流量化、流量價值化”數字經濟新模式。

  據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推動了智慧唐家河建設試點,將衛星、無人機、視頻監控應用相結合,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體系,實現唐家河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森林防火、生態因子、游客安全及景區容量、違法盜獵等監測功能一體化。試點期間,國家公園內增加監測點位7830個,總監測工作量達169萬個相機日。為解決監測數據收集、存儲和分析困難的問題,構建了生物多樣性數據平臺,截至2020年底,共有30個區域、7.6萬余個監測點位紅外數據進入平臺,監測數據達415萬條、監測物種170余種。紅外相機監測不光為科研管理提供了海量數據,還為國家公園對外宣傳提供了大量素材。

  目前,四川正在研究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過渡期”管理辦法,《辦法(草案)》共分為總則、管理體制、規劃建設、資源保護、利用管理等六章,共四十條。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基本原則、管理體制、綜合執法、資金保障、規劃建設、資源保護、項目施工、生態搬遷、生態補償、生態管護、社區發展、特許經營、珍稀動植物、游客安全救助等。

  “通過《辦法(草案)》,把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和保護體系向法治化、規范化、有序化方向推進,旨在加強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探索可持續的社區發展機制、構建生態保護運行機制以及開展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等任務。”上述負責人說。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