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巴中觀察 施皓文 攝影報道

  11月7日,立冬,北方的冷空氣呼嘯山崗,肅殺氛圍籠罩著永安鎮沙坪村。上午10點,伴隨著一聲槍響,密林里一只野豬頭部中槍倒地,這是專業獵捕隊來到通江依法捕獲的第3頭野豬。

  森林覆蓋率高達64.97%,野豬存量約2萬頭且遍布各鄉鎮,通江縣是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確定的野豬危害防控試點縣區之一。《通江縣野豬危害防控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到,“2020年,各鄉鎮對轄區野豬種群數量進行了初步調查,全縣野豬約2萬頭,各鄉鎮均有分布,已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此次獵捕是該縣啟動試點以來的首次獵捕行動。

  11月6日,早上7點,天光漸亮,記者和通江縣林業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隨一支來自江油的專業獵捕隊一同進山。

  40分鐘后,大部隊來到距離縣城大約40公里的至誠鎮元山子村。這是野豬出沒最頻繁的村莊之一,地處北部高寒山區,海拔近千米,密林覆蓋的山梁道道相連。

  當地村民帶路,4名專業獵捕隊員人手一條獵槍,帶著7只獵狗,鉆進密林。

  “我都十幾二十年沒走過這種路了。”79歲的老支書拿著鐮刀一面砍著前方帶刺的藤蔓,一面囑咐大家注意腳下。踏著他踩出的腳印,大家深一腳淺一腳進入密林。

  老支書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輩子,近十年來發現野豬越來越多。

  這個季節,林子里野果不夠吃,野豬頻繁下山,拱村民地里的紅薯、蘿卜、白菜。不少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甚至村道上,與野豬狹路相逢。

  尋蹤半日,終于在下午3點多,第一頭野豬被捕獲于王家梁的半山坡上。這是一頭身長大約1米、體型偏瘦的小野豬,整體毛色呈深褐色。

  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通江縣農業農村局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張建軍指揮人員,將這頭野豬用生石灰消毒后,一層石灰一層土,就地挖深坑掩埋。

  《方案》指出,按不大于2只/km2的控制標準進行種群調控,該縣2021年野豬獵捕計劃750頭,“這次請的專業獵捕隊在幾個鄉鎮試點結束后,我們將嚴格按獵捕計劃,在全縣各鄉鎮鋪開。”通江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李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