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展在嘉定府盤踞,實力雄厚,極得民心,這讓當時的明朝四川巡撫李乾德十分嫉恨。《蜀龜鑒》記載,李乾德指使袁韜、武大定刺殺楊展,攻陷了嘉定府。

  那么,楊展究竟從江口沉銀中打撈了多少財富呢?由于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今人不敢妄斷。但是從史料記載的張獻忠財富以及楊展在嘉定府突然實力大增可以判斷,這筆財寶不是小數目。

  《蜀難紀實》對張獻忠沉銀數量有過相關細節描述,稱張獻忠裝載的財富“累億萬,載盈百艘”。清代學者彭遵泗,是與彭山鄰近的丹棱人,他的祖父和外祖父等大批親人都是張獻忠據蜀的親歷者。彭遵泗寫成的《蜀碧》中,詳細描述了張獻忠被楊展用火攻的情形。由于岷江河道狹窄,致首尾相接的大船無法驟退,再加上楊展又用槍銃擊打,張獻忠的船隊幾乎被燒得一干二凈,“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百,悉沉水底。”

  曹鵬程說,張獻忠被清史官稱為流寇,靠的就是四處搶掠的財富作為口糧和軍餉。“要長期維持龐大軍事集團的運轉,財富肯定不少。”

  沉銀傳說 讓打撈持續瘋狂

  在彭山江口,張獻忠沉銀于此的傳說從明末一直持續到現在,民間的打撈也從未停止。甚至在清代,還曾至少出現過4次官方打撈行為。

  曹鵬程查閱清人沈荀蔚所著《蜀難敘略》時發現,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一位漁夫在江口捕魚時打撈起一件銀鞘。他把銀鞘剝開取走銀兩,鞘木也拿回家當作豬槽。豈料漁夫很快被告發,官府要求他把銀兩上交,當他悉數交出后仍被懷疑還有隱藏,終被拷打致死。此后,當地政府便在江口持續打撈了兩三年,斷斷續續有了一些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