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發布網絡促銷違法典型案件

  會理石榴遭遇“悲情營銷” 永久封號!

  “80多歲的老爺爺種了很多又大又甜石榴,但今年沒有人來收購……很多已經裂了,只能當肥料了……”今年8月,一些主播、網紅在直播或者短視頻中,聲稱會理石榴滯銷、賣不出去,被當地網友及果農舉報。原來,會理石榴遭遇了“悲情營銷”,5個涉嫌“賣慘帶貨”的嚴重違規賬號被永久封禁。

  9日,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在今年“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活動來臨之際,省市場監管局對查處的網絡促銷違法經營典型案件進行了案例剖析,并發布相關消費提示,切實維護“雙十一”期間網絡交易市場秩序,為消費者放心舒心網購護航。其中,就包括上述“賣慘帶貨”案例。

  案例 

  雇人“刷單”炒人氣 罰款20萬

  案情簡介:

  今年5月24日,瀘州市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某商貿公司涉嫌“刷單炒信”的線索,執法人員立即對此展開深入調查核實。調查發現,該商家分別在兩大知名電商平臺經營網店,為炒作人氣,該商家決定雇傭“刷手”,采取“刷單”“刷好評”等方式制造網店銷量大、好評多的假象。為此,該商家與雇傭者達成協議,每月支付一定傭金,當網店的銷售額達到一定數量后,還會額外增加薪資。實際操作中,“刷手”在該商家的網店下單,將貨款轉入該商家賬號,商家針對相應的訂單號實際不發貨,“刷手”在網上虛擬確認收貨。通過刷單,該商家在電商平臺上形成了122萬余元營業額數據,其經營假象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案件查實后,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對該商家進行網絡“刷單炒信”的虛假交易、虛假宣傳行為,依法處以罰款20萬元。

  案例剖析:

  一些經營者為使自家網店商品在電商平臺搜索時能位居前列,并獲取較多消費者的正面評價,而采取“刷單炒信”等方式,虛增商品的銷售數量和好評數量,進而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和認同感。這些“假銷量”“假好評”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者起到了誤導作用,影響了消費者對商品真實信息的判斷和選擇。本案中,商家以刷單進行虛假交易的行為,構成了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違法行為,違反了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既欺騙誤導了消費者,又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理應受到處罰。

  以助農之名“賣慘帶貨”永久封號

  案情簡介:

  今年8月,一些主播、網紅在直播或者短視頻中,聲稱會理石榴滯銷、賣不出去。在一段短視頻中,一名80多歲的老大爺頭發花白,步履蹣跚地挑著兩桶水,畫面配文寫道:“80多歲的老爺爺種了很多又大又甜石榴,但今年沒有人來收購……很多已經裂了,只能當肥料了……”畫面中,地上有一些裂開的石榴,同時配上了一段悲傷帶著哭腔的聲音。當地的網友及果農看到視頻后,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舉報。多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進行核查發現,視頻中的老人確實存在,但是短視頻中的畫面、聲音是拼湊制作的,老人也沒有說過視頻中的話,文字上的表述與事實不符,會理石榴并不存在滯銷。后來,聯合執法組人員找到了直播達人劉某,劉某坦言,賣慘主要是為了引起網友同情而下單,以此獲利。對此,聯合執法組將涉嫌賣慘帶貨的視頻賬戶和ID發送給某短視頻平臺,對5個嚴重違規的賬號進行了永久封禁和永久關閉電商權限的處理,對18個違規賬號進行了扣除信用分處理。同時,從今年9月開始,針對網絡上出現的“賣慘”式營銷、“悲情”式帶貨,涼山州市場監管局等5部門聯合開展了網絡市場“賣慘”營銷等虛假助農信息專項整治,把雷波臍橙、金陽青花椒、鹽源蘋果、會理石榴、西昌葡萄等涼山農特產品作為品牌保護重點。

  案例剖析:

  近年來,短視頻直播帶貨拓寬了產品銷路,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購物模式,但“賣慘”式營銷、“悲情”式帶貨等“虛假助農信息”卻打著網絡助農的幌子,靠消費大家的愛心謀利,既欺騙了消費者,又傷害了相關產業和辛勞耕作的農戶。本案中,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發揮“協同管網”的部門聯動優勢,克服農特產品多樣性及虛假助農信息發布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敢于亮劍,依法監管,堅決遏制虛假助農營銷亂象,有效凈化了網絡經營環境。

  提醒 下單支付提防網絡欺詐

  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網購雖美,消費仍需理性,遇到侵權行為時應學會正確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購物前,最好先整理家中庫存,對自身實際需求進行衡量,合理采購,尤其是保質期較短的食品、化妝品等商品更要按需采購,避免購入后無法及時使用造成過期浪費。

  促銷期間,建議消費者貨比三家,多渠道了解網售商品質量,對商品信息或者購物條款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詢問清楚,做到心中有數,避免沖動消費。網購過程中,要注意保存購物憑證,如聊天記錄、購物記錄、商品頁面截圖、購物發票、快遞單、發貨單等。下單支付時要提防網絡欺詐,做到定期查殺手機、電腦病毒;不隨意點擊或復制陌生鏈接、彈窗;不輕易向他人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碼、密碼以及手機驗證、支付動態碼;盡量不使用公共上網工具或在公共WIFI環境下進行網上交易;不輕信商家以各種理由要求直接轉賬至私人賬戶,要使用安全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遇到侵權行為,應當及時向平臺企業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劉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