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蟲:
我省已建40余萬畝抑螺防病林
他呼吁建種質資源基因庫防“死灰復燃”
自2006年啟動實施林業血防工程以后,全省各地開始營造抑螺防病林。為讓相關工程按規范操作,費世民團隊將近年科研成果集結成書,從選樹、栽樹、管樹、建立示范區、增加經濟價值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提出“花椒+雞”“紅香椿+兔”“竹+漁+新農村”“林+茶”等復合模式,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
目前,全省血吸蟲防控總體情況如何?費世民說,血吸蟲病防控總體分為傳播控制、傳播阻斷和傳播消除3個階段,目前處于消除階段。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設抑螺防病林40萬余畝,在血吸蟲病流行區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整合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林業產業發展等項目,植樹造林100多萬畝,形成了控制血吸蟲傳播的巨大屏障。
“考慮到邊界相連,我們還與下游地區進行了對接,對三峽庫區進行了釘螺孳生風險調查,一起開展聯防聯控,預測預警。”費世民說。
血吸蟲病防控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工程,不能單純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2008年開始,費世民參與了3次全國、四川山丘區林業血防工程規劃編制,目前規劃已經編制到2025年。
“相關研究還需要繼續做。”費世民說,四川仍然是血吸蟲病隱患區,林業血防工作還不能停止。“上世紀50年代就打了一場全國性的血吸蟲病防治勝仗,但是幾十年后又恢復了,一旦放松警惕,疫情就可能卷土重來。”
他認為,做好技術儲備很重要,“抑螺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必須建立起來,一旦發生新的疫情便于及時造林;持續開展釘螺調查監控和預測預警;同時,加大項目經費投入力度,開展跨學科系統研究,結合目前的鄉村振興進行持續研究,研發出更多更高效的林業血防措施。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