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師傅們正在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內的掌子面加緊施工作業。 劉忠俊 攝工人師傅們正在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內的掌子面加緊施工作業。 劉忠俊 攝

  躍龍門隧道位于四川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和阿壩州茂縣土門,穿越龍門山山脈,最大埋深達1445米,是第一長越嶺隧道,隧道單面上坡,進出口高差346.3米。由中鐵二院設計,中鐵十九局、中鐵五局承建,為雙洞分修隧道、左線全長19.981公里、右線全長20.042公里,加輔助坑道總洞長超過71公里。隧道處于汶川地震災害核心區,地形陡峻,嶺谷高差懸殊大,地質災害頻發,輔助坑道規模、早古生界非煤有害氣體逸出段落長度、五億年前寒武系高地應力軟巖在變形段落的長度、單隧穿越地質地層時空長度等居全國第一,是中國在建鐵路最艱難的越嶺隧道之一,設計施工難度大。

工人師傅正在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內的掌子面打孔。 劉忠俊 攝工人師傅正在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內的掌子面打孔。 劉忠俊 攝

  “隧道不良地質復雜多變,主要有高裂度地震活動斷裂帶、早古生界巖溶富水帶、下穿激流溝壑、高地應力、高地溫、高瓦斯和硫化氫有毒有害氣體、巖爆等。”中鐵十九局集團成蘭鐵路項目副總工程師劉國強稱,受“汶川特大地震”震后效應影響,高山危巖落石、山體滑坡、活躍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屬極高風險隧道。針對“高風險源多、高風險作業面多,風流、物流組織錯綜復雜的極端特點,施工單位創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隧道施工動態控制組織方式,讓天險隧道施工過程有序平穩推進。

  “躍龍門隧道是特長、極高風險隧道。”成蘭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蘭指揮部指揮長肖霞林表示,隧道2013年開工以來,公司建立了科學化的管控技術和動態管理研究,尤其是在軟巖大變形主動控制、穿越活動斷裂帶節段設計,特長高瓦斯隧道通風等方面開展了科研攻關,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完善和優化、集成創新,讓隧道工程進展可控有效。

  據了解,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左線貫通后,將改善隧道右線瓦斯隧道施工的通風條件,降低高瓦斯工區施工安全風險,也為右線物流運輸和多作面業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左線先行貫通作為鋪架通道,可在右線隧道施工同時對成蘭鐵路綿茂段鋪架施工,節省了區段鋪架工程工期,推動成蘭鐵路全線貫通步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