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躍龍門隧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高瓦斯、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和軟巖大變形同時出現,整整10個月的時間,隧道沒有一尺進度。“建設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眲鴱娬f,應對軟巖大變形,需要爆破后、在巖壁上快速打錨注漿,但一打洞,有毒有害氣體就溢出,且濃度極高,現場監測儀器一直報警,完全無法施工。

  思路決定出路。項目部鎖定“通風”這個癥結,成立隧道通風施工技術研究中心,專研如何有效提高通風量。在嘗試了鐵路建設的方法后,又向行業外“借智”,經過無數次嘗試,獨創“特長型高瓦斯隧道階段型動態施工通風技術”,建立起“主+局部”的9級通風系統,徹底解決了特長型、復雜型隧道施工通風安全及高瓦斯管控的難題。

  “在躍龍門隧道,通風已經從輔助施工手段,變為了主要施工舉措?!眲鴱娬f,建立通風網絡系統后,技術人員每天根據生產計劃、地質情況、安全風險等確定通風方案,再根據通風的條件來進行施工組織。

  躍龍門隧道的有毒有害氣體為非煤層溢出,沒法提前監控,或采取舉措控制其變量。中鐵五局發明了“土辦法”:用堿性的石灰,來中和酸性的硫化氫。瓦斯監測班組負責人朱培江說,隨著掌子面的推進,洞內建立起了噴淋系統,噴撒石灰水來稀釋空氣中的硫化氫濃度。

  不退縮,“不躍龍門誓不還”

  2019年,躍龍門隧道建設已度過最艱難的時候,中鐵十九局成蘭項目指揮部卻喊出了“不躍龍門誓不還”的口號。這是怎么回事呢?

  “建設的辦法找到了,需要落實到生產上,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失去了信心?!敝笓]長王海亮回憶。2017年底,王海亮剛剛接棒指揮長,躍龍門隧道建設就進入“瓶頸”,整整10個月沒有一尺進度。期間,他帶著項目部的技術人員、業務骨干,反復求教、反復試驗,直至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正是需要一鼓作氣接著干的時候,項目部一些人卻打起了“退堂鼓”。

  2012年躍龍門隧道建設籌備之際,王海亮就來到現場,2017年底接棒,成指揮長至今。“來之前我就想,5年不行就7年嘛,沒想到,足足干了9年。”他說,躍龍門隧道難建,早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這么難建。

  大家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建設到了這一步,不進則退!王海亮召集班組長以上骨干開“反思會”,鼓勵大家以“破釜沉舟”的心態繼續推進建設,并喊出了“不躍龍門誓不還”。之后,這句口號在建設中被反復提及,大家越來越有干勁。

  這種不退縮的干勁,直接影響著建設的進度。項目部測量隊隊長趙小劍,是一名“90后”,身板又小又瘦,但是工作起來卻極其拼命。測量是在隧道中“定準”,為掘進找準方向,每次爆破后,他都第一個沖上去,迎著煙塵、頂著滲水,定下點:“打這兒!”

  長達20公里的躍龍門隧道,貫通后,其接口的橫向誤差值28毫米、高程18毫米,分別是規范要求誤差值的7%和1/3,精度極高。

  在隧道左線貫通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旭發來視頻,祝賀建設者們“喜躍龍門”。他們動情地說:“感謝你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戰,成功打通躍龍門隧道,為中國乃至世界高原山區鐵路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p>

  躍龍門隧道3號斜井的入口,放置著一塊大石頭,待明年雙線貫通后,一首已經寫好的“躍龍門賦”將刻印其上,記錄這段攻堅克難的建設歷程。

  朱培江則有個愿望:等成蘭鐵路通車后,要帶上在貴州的家人,“走我修過的鐵路,坐火車去九寨溝,看川西高原美景!”

广告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