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外產量恢復,沖擊菜價
對于菜價的下跌,陳孝建并不意外。“上個月蔬菜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是由于供貨不足導致的。”在北方冷空氣和南方秋汛的雙重夾擊下,蔬菜供不應求。“不止是數量少,品質也不好。我們從云南進的辣椒、小米椒,都因為雨水太多沒啥貨。”海吉星陽氏省內外蔬菜批發的負責人說。
所幸,蔬菜的生長周期較短,北方的大棚蔬菜產量有所回升。黃瓜批發商王夜明來自遼寧葫蘆島,因為下雪,一個棚的產量從1000斤掉到了200斤。“沒了冷空氣影響,又趕上黃瓜下瓜大產,總體而言,這個月黃瓜批發價每斤下降了將近2元。”
省內蔬菜也回歸正常。據了解,恢復產量后,彭州出產的蔬菜在保證成都供應的情況下,還向太原、西安、蘭州等地發貨。位于新都區軍屯鎮的成都建利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了50多畝萵筍,之前因為下雨減產了40%。萵筍2個月一茬,現在地里已經恢復了每畝2噸的產量,收購價也回到1元至1.2元一斤。
“不止是萵筍,其他的蔬菜情況也不錯。”負責人朱尚軒預計,半個月后,就會迎來一次本地蔬菜的“大豐收”。
如何繼續穩住“菜籃子”?
小余蔬菜批發的萵筍,無論價格漲跌,維持在每天4萬斤左右。“始終要消費的嘛。”黃慧東說,他的攤位銷量也沒啥差別,由于大家的選擇多,反而賣得沒那么好了。這再一次說明,作為生活必需品,“菜貴傷民”。
那么,如何保證大家好好“過冬”?
四川是重要的冬春蔬菜生產優勢區和“南菜北運”生產基地,蔬菜是“菜籃子”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11月18日,全省川菜產業發展暨“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視頻會議指出,要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保障種植面積、產量和質量;強化生產指導,確保蔬菜“產得出,運得走”;強化產銷銜接,建立健全蔬菜儲備“儲旺保淡”機制;針對拉尼娜對生產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強化預警預報,努力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
據了解,2021年,四川省蔬菜種植面積保持在2100萬畝以上,預計產量4800余萬噸,面積產量均穩中略增。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