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

  以人為本,以美為核

  這片城市新中心的建設,之所以牽動許多市民的心,還與其承擔的“疏解舊城”功能有關。

  受多種原因限制,綿陽舊的主城區難以大規模外擴,而由于醫療、教育等功能集中舊城,導致進城道路“萬箭穿心”,主城區遭遇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病”,此前雖通過“貫通二環”等工作有所緩解,但仍呼喚“治本之策”。

  從產城分離、產城互動,到產城融合、產城一體,沿著數十年來我國新區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構圖”思路,綿陽科技城新區的主政者們在更高層面統籌考慮了產(業)、城(市)、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探究出新的“黃金分割”。

  最終探尋出的根本解法是建設好城市新中心,完善城市功能,從而疏解舊城,實現城市功能的“新陳代謝”。由此,綿陽在此建設科創新中心、政務新中心、文體新中心、金融新中心、商業新中心“五位一體”的城市新中心。

  “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 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綿陽在城市新中心的設計中,正是遵循了馬克思所講的這種“以人為本,以美為核”的尺度,堅持“一張藍圖”設計,統一了城市新中心的整體風格,同時適度超前,要將此打造為綿陽城市建設的標桿和樣板。預計未來,在此生活工作的總人口將達80萬。

  設計甫定,就產生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效應,已有敏銳者開始行動了。

  12月3日,站在辦公室窗前,四川信邦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福磊正在研究規劃圖紙。《城市設計》明確將在綿陽科技城新區創業大道沿線打造城市發展主軸線,屆時這里將匯聚商業、辦公、公共服務等核心功能沿線分布,成為綿陽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中心,這讓沈福磊堅定了將公司總部搬遷過來的想法。而綿陽科技城直管區周邊,正適合配置產業園區,實現總部+制造基地的合理搭配。

  走筆

  開放合作,機制創新

  此前,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啟動了一次規模集中拆遷,此次拆遷涉及新區安州片區的龍集村、西明村和新區涪城片區的鼓樓村、大新村、戈家廟村,涉及居民92戶。拆遷后的地塊將用于建設市民中心、市政道路、統建安置房、學校等項目。“預計明年這里將是塔吊林立的景象,一年后應該就能大變樣。”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說。

  在建設量巨大的現實面前,要實現新區建設“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同時要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這都對施工建設提出了極高要求。

  要用高品質建設確保規劃設計“不打折”,還需要在機制上創新。

  不久前,綿陽科技城新區與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后者將投資150億元,用于科技城新區直管區片區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根據合作協議,此次合作采用“投資人+EPC+ABO”片區開發合作模式,蜀道集團負責建設范圍在這片約24平方公里的城市新中心片區,開發擬建工程項目涉及道路、學校、市民中心、體育中心、智慧城市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統一建設,不僅節約成本,更能確保公共服務設施等風格統一,確保規劃落實到位。

  在建設過程中,綿陽科技城新區也要理清“前后手”,根據統籌規劃,優先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例如明年將啟動兩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以此聚攏人氣,推動城市建設有序推進。

  不久前,賽迪研究院發布了2021年全國城市新區“五新”潛力50強榜單,根據其“新產業、新技術、新空間、新業態、新模式”五個評價維度,綿陽科技城新區位列第16名。“未來我們將堅持創新引領,努力將綿陽科技城新區打造為綿陽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和城市新空間。”綿陽科技城新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其他圖片由綿陽科技城新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