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一名的“逆襲之路”
很多人說,夏娟的人生順利得讓人匪夷所思,不過她卻說,大家看到的只是她99次失敗后的一次成功而已,就像發表出來的論文是千百次實驗和整理后的呈現一樣。她的人生路上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有被迫成長的坎坷和荊棘。她也多次想要放棄最終又咬牙堅持,也曾在無數個夜晚痛哭不已。
1998年,只有4歲的夏娟開始上小學。“一是因為小學里有熟人,可以幫忙照顧我;二是因為上小學花的錢比幼兒園少。”就這樣,夏娟開始她曲折的求學之路,整個小學階段由于年齡太小,她長期“占據”全班倒數第一名。
夏娟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一般,沒有屬于自己的書桌和房間。“我的作業是在父母的店鋪里完成的,特別吵,這也讓我鍛煉出了足夠強的抗干擾能力。不過,有時候受邀到同學家里玩,看到她們整潔的房間和書桌,我會羨慕和發呆。這是我做夢都想要的。”直到上初中,夏娟才有了屬于她自己的小房間。

稀里糊涂上了初中,夏娟的學習成績依舊墊底,但她的英語成績卻在班里十分搶眼。這讓教數學的班主任林老師很詫異也對她產生了興趣,“欽點”她當英語課代表。為了讓她對數學產生學習的動力,林老師會在夏娟的習題本上特別標注鼓勵的話;為了鍛煉她的膽量,經常點名讓夏娟回答問題。
“我終于感受到了被老師肯定的滋味,于是嘗試著用學英語的熱情去學習其他學科,發現好像也不是特別難。”從那以后,夏娟的各科學習成績都逐漸提升,進入初二,她實現了“彎道超車”,在全年級名列前茅。
由于夏娟比班里其他同學小兩三歲,所以個子也最矮,始終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坐,也為此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林老師經常利用課間時間給她聊天:“英語那么難,你都能學好,我相信其他學科你也可以學得更好。”逐漸地,林老師成為夏娟最信賴的人。
臨近初三,林老師對夏娟說:“你看你個子這么瘦小,父母忙起來沒時間給你做飯,以后想吃什么就上我家來,身體健康才能好好備戰中考。”從那以后,夏娟隔三岔五就被林老師帶回家吃飯,林老師也時常給夏娟買衣服,把夏娟當作了自己的閨女。“每次去林老師家吃飯和聊天,是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夏娟說,“如果說我是一匹千里馬,林老師就是那位伯樂。”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的心里埋下了做一名老師的種子,希望能夠成為像林老師那樣有愛的人。
初三畢業,夏娟以全區第一名的成績被廣安中學(“宏志班”)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功實現了“逆襲”。但是高三那年,夏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磨難之一。距離高考不到兩個月,夏娟的“偶像”——爺爺,突然離世。爺爺走了加上不想辜負家人期待的壓力,夏娟的精神也近乎崩潰并出現躁郁癥狀,模擬考試成績也從年級第二名跌到50名以外。高考前夕,家人告訴她:“你不管考出什么成績我們都不會責怪你,只要健康就行。”但最終,夏娟還是被四川大學材料學院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