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2022年即將開啟。新的一年中,四川工業經濟怎么干?12月29日,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穩”“強”“協”“轉”將成為2022年全省工業經濟運行關鍵詞。

鮑安華 攝
“穩”
今年1-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兩年平均增速7%,基本恢復正常增長水平。“四川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提質:全省工業經濟平穩定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有力夯實了四川工業‘穩’的底盤,總體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會上,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家德表示,2021年四川工業經濟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業穩,全省經濟就穩。2022年,我省將繼續把工業經濟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加強經濟走勢預警預測和預研預判,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運行調度,推動協調化解一批突出困難問題,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在穩生產方面,省市縣要成立聯動專班,支持企業穩產增產,支持“在建未竣工、竣工未投產、投產未達產”三類項目加快建成,盡快形成新增量。
在穩保供方面,要強化能源保供,全省將充分發揮電力電煤保供協調機制作用,確保省內電煤生產組織和外購煤、外購電按要求落實。
“強”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同時,還要兼顧“穩”與“強”的平衡,“強”的優勢要突出。立足新要求,四川工業支柱如何強?
朱家德表示,2022年,全省工作重點是繼續重點支持優勢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優、新興產業做大。
推動“5+1”產業能級持續提升,“清單制+責任制”推進重點任務落地。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細化落實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支持政策,建立“專班+聯盟+智庫+基金”推進機制,培育一批從“種子”到“鏈主”的優質企業發展梯隊。推動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形成,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加快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節能裝備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積極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搶占制高點。
2022年,我省將以“三推動”為抓手,突出四川工業支柱“強”的優勢。
“協”
2022年,我省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
重協同,重點在川渝,全面提速川渝制造業協同發展。抓好重點規劃、重點任務、重要平臺、重大項目落地落實,聚焦重點優勢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在技術創新、強鏈補鏈、項目建設、企業培育、市場開拓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協同。
重點在產業,推動區域產業高水平協同。推動成都都市圈先進制造業核心區建設,加快“兩翼三帶”制造業發展,支持建設一批競爭力強的工業強縣富縣。
重點在集群,提升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水平。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新培育一批“5+1”重點特色園區、院士(專家)產業園,繼續開展產業園區畝均效益評價,推動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升級發展。
當前,發展的總基調和重點方向已指明,需要廣大市場主體的參與和推動。那么,市場主體如何“育”、怎么“育”?
一方面,實施“貢嘎培優”行動,2022年將組織實施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打造成長性優質企業。另一方面,實施“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好雙創提檔升級行動,繼續辦好“創客天府”等創新創業大賽。
另一方面,開展“暖心幫企”專項行動。省市縣分層分級做好重點工業企業協調服務工作,落細落實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負、紓困幫扶等系列政策。加大融資協調力度,繼續舉辦“5+1”產業金融對接活動,開展制造業企業“制惠貸”試點。
“轉”
促轉型守底線是我省工業經濟2022年的重要抓手。
朱家德表示,促轉型,我省提出“三加快一提升”。
數字化轉型要加快。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持續開展技改服務專項提升活動,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做優做強川茶、川酒、川竹、川調味品和四川好水、家具、絲綢、鹽業等特色產業。
綠色化轉型要加快。啟動節能降碳示范行動,新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高標準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園區、綠色低碳供應鏈。
發展服務型制造要加快。聚焦個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10個重點領域,抓好制造業加快向“制造+服務”“產品+服務”轉變的各項工作。
數字化支撐能力要提升。出臺專項政策支持軟件、人工智能等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
此外,筑牢安全底線也不可忽視。要統籌做好發展與安全各項工作,確保全省工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要堅持“戴好口罩抓發展”,確保疫苗、檢測試劑和重要醫療物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