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欣憶

  12月30日,四川首座地下變電站——110千伏吉慶變電站在成都建成投運。31日,四川在線記者來到天府二街附近尋找地下變電站,卻只看到一座城市花園,地下變電站是如何隱身在花園里的?

  探訪地下“宮殿”

  在城市花園的地面,有一幢占地不到500平方米的建筑,走進去,地下卻有足足超過5000平方米的“宮殿”,這就是110千伏吉慶地下變電站。

  “變電站建在地下約20米深的地方。”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建設部副主任趙鳳國說,共分三層,每一層都別有洞天。

  負一層,面積1344平方米,主控室就在這層,是整個變電站的中樞神經。

  負二層,面積1844平方米,放置著3臺主變壓器,是變電站的心臟;電力從110千伏GIS間到10千伏配電室,為城南的發展提供充足電力。

  負三層,面積1844平方米,電纜夾層穿梭著一根根電力主動脈,總長11公里,盤踞在地下深處。

  “這個地下變電站是全智能的。”趙鳳國說,智能體現在無人值守,而且可以自動控制、在線監測、遠程操作,還有故障智能預警、智能調節等功能。

  變電站為什么要下地?

  地下變電站的建設成本是地上的兩至三倍,后期運維成本也將大大上升,那為什么要讓變電站下地?

  趙鳳國解釋,這是因為可以大大節省土地。以110千伏吉慶變電站為例,地面占地不到500平方米,而一般的地面變電站,至少占地3000平方米。

  110千伏吉慶變電站所處的大源片區,寸土寸金。一方面,大源片區電力負荷每年以近20%的水平增長,一棟甲級寫字樓就可“吃掉”一個110千伏變電站一半的變電容量,周邊2座110千伏變電站重載負荷,變電站的修建已是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大源片區周邊用地緊張,很難找到足夠修建地面變電站的用地。因此,為緩解不斷攀升的電力負荷和落地難矛盾,國網成都供電公司自2017年開始,將四川首個地下變電站落地于此。

  該地下變電站可滿足打造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和用電負荷增長的雙重需求,地面占地僅482平方米,除保安值班用房、消防泵房等功能用房,其余全部用于草坪等綠化。

  投運后將帶來什么?

  國網成都市高新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趙鳳國介紹,110千伏吉慶變電站所在的大源片區,是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及科技創新發展示范區。近年來,天府雙塔、交子環、天府軟件園、中國-歐洲中心、大源中央公園等城市“網紅”地標云集,騰訊、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四川首座地下變電站投運之后,其總變電容量達189兆伏安,將有效緩解周邊2座110千變電站重載負荷,大幅提升成都城南特別是大源商務核心區供電保障能力,將在今冬明春保供電關鍵時期發揮重要作用。

  為確保今冬明春成都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正加快實施變電站新建、增容改造等項目,著力解決用電高峰期區域性供電難題。截至目前,220千伏崇州經開區、110千伏絳溪河工程等重點保障工程提前投運,110千伏溫江新城區、北府河配套等大運會項目建設全部完成,全年累計投運35千伏及以上大中型電網項目16項,新增變電容量129.9萬千伏安、輸電線路114.6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