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執念,要提高中國醫生的臨床能力

  如何提高中國醫生的臨床能力,這是劉進從30年前就開始思考的問題。

  1989年,劉進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做博士后研究,之后還在休斯頓取得了行醫資格,并成為當地一家大型醫院的麻醉科主治醫生。劉進介紹,在美國,一名醫學生想要成為主治醫師,需要經歷高度規范且現代化的培訓,這樣能夠保證他們具有過硬的臨床技術。

  1993年,已取得美國綠卡,并且有豐厚收入的劉進選擇回國,到北京阜外醫院擔任麻醉科主任與體外循環研究室主任。

  對他的選擇,當時很多人并不理解。而劉進則說“回中國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我人生的志向。”

  劉進說,患者絕大部分都是常見病、多發病,中國有14億老百姓,基層需要更多合格的“健康守門人”,這是為全民健康打下基礎的前提。“用三年時間接受規范化培訓的醫師,未來的30年執業生涯就能夠規范化行醫,患者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就能夠得到規范的診斷和治療。”在劉進看來,“規培”不僅對住院醫師非常重要,對所有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意義更為重大,這也是他為什么要捐出1億元用于支持住院醫師培訓的原因。

  當年進入北京阜外醫院,年僅37歲的劉進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他在這里開始推行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制度。但是阜外醫院是一家心血管專科醫院,并不適合推行“規范化培訓”這樣制度,他希望選擇一家綜合性醫院。在與全國多家知名醫院的洽談中,劉進與華西醫院“擦出了火花”,華西醫院同意為劉進匹配資源、提供支持。于是,2000年5月1日,劉進正式加盟華西醫院,并擔任麻醉科主任,于是從此開始了規范化醫師培訓之路。

  2000年,劉進教授在學校、醫院傾力支持下,在國內率先試點,在麻醉科建立了與北美住院醫師培訓制度接軌的、面向社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這一制度當年被稱為“魔鬼訓練”。

  劉進教授認為,合格的醫學院畢業生就是“毛坯”,實施規范化培訓的意義就在于要把他們培養成能獨立行醫的合格醫生,同時也能促進醫院的學科發展。

  2003年~201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他連續十年提出“建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并將其費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議案和建議,最終被國家采納并在全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