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項目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項目成為一大熱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產業發展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均部署了一批大項目,成渝中線高鐵、西渝高鐵、引大濟岷水利工程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被提及。報告提出,“做深做細‘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如何理解和把握“適度超前”原則?四川可聚焦哪些領域?項目前期工作又該如何做深做細,才能促進項目落地見效?對此,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把握好“適度超前”原則 四川可從這些領域找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穩增長的利器。”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涵注意到,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釋放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信號,在他看來,“四川可抓住機會,讓項目投資這駕馬車跑得更有力。”

  首先,要把握好“適度超前”的原則。“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社會先行資本,本來就要超前布局。”李涵說,基礎設施既是應對需求收縮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供給效率的客觀需要。把握“適度”原則,需要堅持問題和市場導向,老基建要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新基建則著眼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投資的效益。

  其次,時間維度要具有可行性。

  “適度超前一般在3至5年,也就是一個五年計劃,交通項目甚至可以提前10年做規劃。”省政協委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后強認為,新能源、機場、高鐵、生態等項目建設都有滯后現象,提前布局是常態。

  立足四川的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代表委員普遍認為,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是挖潛培新、蓄勢儲能的重點。例如,我省交通體系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公路運輸占比過大等問題。

  省人大代表、廣元市委書記鄒自景表示,在交通領域,廣元圍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正加快推進綿蒼巴高速、京昆高速擴容等項目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廣元國際鐵路港,推動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轉變。

  “雙碳”背景下, 清潔能源成為四川的最大優勢。李涵表示,四川盆地的天然氣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1/4, 提前謀劃開發利用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