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往哪里花?
“準”字貫穿,既保民生又促發展
有限的財政資金如何使用?預算安排不“撒胡椒面”,保民生、保重點是“花錢”的優先方向。
民生領域一直是我省財政支出的重中之重。“今年將繼續做‘加法’,確保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繼續穩定在65%以上,并逐步提高。”何禮說,主要是實施好全省30件民生實事,持續加大重點民生領域增量投入。
“民生類的支出安排非常細致,精準鎖定了受益對象。”省人大代表、自貢市沿灘區聯絡鎮高灘村黨支部書記曾道群注意到,《預算報告》中提出“支持將全省100萬名農村適齡婦女納入‘兩癌’篩查”。作為來自農村的婦女代表,曾道群格外關注農村女性權益保障問題,“這項支持政策非常必要,希望能夠持續下去,進一步擴大普惠范圍。”
今年的預算中,包括農村婦女“兩癌”篩查、義務教育教師安身工程、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3歲以下兒童托育機構建設等民生方面,安排新增支出超過35億元。
一手保民生,一手促發展。何禮介紹,今年預算安排中,圍繞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繼續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統籌好全省財政資源,在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現代交通、水利建設等方面,做好財力支撐。
為了讓資金安排更加精準,今年我省首次開展“開門編預算”,走訪了46個省級部門,主動對接各部門共同研究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
在“科創十條”“開放十條”、制造強省試點示范、“十四五”重大鐵路建設項目、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等方面,安排新增支出超過40億元。
如何花好錢?
“實”字導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除了投向領域,社會和市場還關心:如何確保寶貴的財政資金花出實效?
“今年的《預算報告》釋放了明確的績效管理信號。”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明洪認為,績效導向是積極財政政策突出“提質增效”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財政部門來說,一方面要科學設定好績效目標,強化目標約束作用,及時削減沒有效率的低效開支;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資金管理,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在今年的預算安排中,績效目標作為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南針”,引導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績效目標不細不實的不予安排預算。”何禮說,在省級2022年度預算編制中,充分發揮了績效目標的約束和導向作用,提升財政資源配置精準度。
記者注意到,2022年省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3.4億元,較上年減少0.2億元,連續9年實現下降。
何禮介紹,今年,我省將實施績效目標引導行動、評價質量提升行動、問題整改落實行動、結果應用落地行動,進一步完善貫穿資金分配、管理、使用全鏈條的績效管理閉環,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