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1月19日,省統計局發布2021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

  此前,全川多個市州也陸續通過當地“兩會”預告“成績單”:宜賓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緊追綿陽。宜賓身后,德陽、南充、達州、瀘州和樂山進一步站穩“兩千億”臺階。

  在1000億元至2000億元的區間,競爭更為激烈。涼山身后,攀枝花與廣元,廣安、自貢、遂寧、內江和眉山,差距最小只有數十億元,你我爭我趕的態勢更加明顯。四川經濟版圖上,以成都為中心的“眾星拱月”之勢越發明顯。

  時間回到2017年。

  當年,全省經濟總量逼近4萬億元大關,其中,成都GDP接近1.4萬億元,而其身后,只有綿陽一個市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彼時,有專家評價,四川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可謂“月明星稀”。

  2018年,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部署:實施“一干多支 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四年來,主干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干支協同聯動的鮮活局面,正在形成。

  看首位城市:

  四年實現全國排名進位和“長大”

  不出意外,2021年,成都的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城市中的排位仍將保持全國第七的位置。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發展基礎,決定了成都在川內一騎絕塵的綜合實力。2017年,成都在全省首位度達37.56%,經濟體量相當于跟隨其后的8個市州的總和。

  如何看待成都的“一騎絕塵”?

  2018年,省委書記彭清華便指出:四川地處西部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必須有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產業和人才集聚度較高、創新力競爭力優勢明顯的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吸納優質資源要素,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成都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條件。

  換言之,成都實現能級提升,既是對內內輻射聯系互動持續走深走實的現實需要,也是對外鏈接合作不斷拓展延伸的客觀要求。

  從全國經濟“大盤”尋找成都方位——

  過去四年,成都經濟始終保持平穩快速發展。2019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萬億元,同比增長7.8% ,實現對天津反超,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八位晉升位第七位。

  不過時至今日,這仍是一個“后有追兵,前有標兵”的位次。

  先看追兵——

  在202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成都與武漢相互“緊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漢和成都之間的差距暫時被拉開。不過,不久前舉行的武漢市“兩會”透露,去年全市GDP增速12%以上。

  另一個與成都保持你追我趕態勢的,是杭州。2021年,杭州市經濟總量在1.8萬億以上。

  再看標兵——

  目前,成都身前最近的城市,是蘇州。預測顯示,2021年,蘇州GDP總量有望繼續保持對成都的領先姿態。業界認為,蘇州能夠在與成都的競爭中稍勝一籌,關鍵在于工業。去年,蘇州工業產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城市前三。

  蘇州再往前,是重慶和廣州。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雙核之一,初步預測,重慶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萬億元,同比增長8.3%。截至記者發稿時,廣州的2021年經濟數據尚未出爐,不過,在2020年,廣州經濟總量已達到2.5萬億元。

  從全省看成都的擔當與作為。

  近水樓臺先得月。2018年以來,省委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成都進一步協同德陽、眉山、資陽,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革新—經濟轉型”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鏈條,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和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明顯加快。

  細節更加彰顯:2020年4月獲批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諸多定位中有兩項功能異常突出,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

  主干與極核還在擴大。去年11月29日,《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的橫空出世,再次改變四川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最為明顯的是,《規劃》明確將成都的極核和主干功能將拓展至成都都市圈。

  2020年,成都都市圈擁有人口2761萬人,經濟總量達2.23萬億元。以體量來看,可在當年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六。

  在晉升為都市圈后,一個新的未來值得期待:成德眉資四市將實現更加自由的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和更加緊密的產業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