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

  科技改變生活,這一次影響的是吃貨們。

  記者近日從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負責的食用菌育種攻關項目進展良好,多個品種選育和馴化栽培取得重要突破。不少網友表示,看來燙火鍋又有了新食材。

  褐色、白色、黃色的木耳你可能吃過,但粉色的你見過么?

  被稱為“粉耳1號”的粉色毛木耳一經亮相就引起市民們的好奇。項目負責人、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員彭衛紅表示,這個新品種不僅色澤鮮艷,口感還十分脆嫩,適合火鍋料理。據了解,該成果已經許可給企業生產,不久后,產品有望面向市場銷售。

松乳菇松乳菇

  由于栽培技術簡單、周期短、產量高、適應性廣,大球蓋菇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也面臨品種較為單一的問題。項目參加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在國內率先育成“黃球蓋菇1號”黃色大球蓋菇新品種,它不僅在色澤上顯著異于傳統紅色大球蓋菇,改善了品種單一的問題。同時,畝產可達6000斤以上,市場推廣潛力大。

  新品種層出不窮,新材料創制也不斷加強。圍繞色澤、形態、多糖含量、抗雜能力和生長周期等,2021年食用菌育種攻關團隊發掘和創制具有顯著差異的毛木耳、杏鮑菇、香菇、大球蓋菇和秀珍菇等育種新材料35份,夯實了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基礎。

“粉耳1號”的粉色毛木耳“粉耳1號”的粉色毛木耳

  科技改變的不只是食材的豐富,還有等待的時間。“出菇時間正在縮短。”松乳菇味道鮮美可口,但卻極難馴化,培育周期十分漫長。“從菌根苗移栽到出菇需要兩年多時間。”彭衛紅表示,隨著食用菌團隊研究的深入,成功實現松乳菇在室內從育苗到出菇5個月完成,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下一步他們將重點解決怎樣讓幼菇盡快順利長大。

  同樣被縮短時間的還有羊肚菌菌種生產,該團隊通過羊肚菌液體菌種擴繁技術研究,有效縮短從母種到栽培種制備時間,制種周期較現有固體菌種方式縮短約2/3。種植時間縮短帶來直接好處就是生產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四川、甘肅、貴州等地應用推廣。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