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148.08億元,比上年增長8.9%。”近日,四川宜賓市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備受關注。

據介紹,2019年和2020年,宜賓GDP增速在四川省位列第一。縱觀宜賓幾年來的經濟指標,GDP從2015年的1470億元到2021年的3148.08億元。
2020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將首個省級新區布局在宜賓,并明確賦予宜賓創建全省經濟副中心的使命,為宜賓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而在2021年,宜賓GDP突破3000億元。

五年前,宜賓傳統支柱產業“一白一黑”(白酒和煤炭)面臨結構化轉型。困則思變,宜賓市下決心擺脫對資源型產業的依賴,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近幾年來,宜賓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抓住機遇,成功轉型升級。2021年宜賓的傳統產業食品飲料、能源化工、紡織產業營業收入分別超過1800億元、780億元、440億元。在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的同時,宜賓的新興產業“無中生有”、快速成勢。宜賓加快布局和發展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體系,相繼引進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鋰電等高端新興產業。
在2016至2018年,宜賓引進朵唯、凱翼、奇瑞、智威、中興、極米、蘇格、中車等新興產業項目100多個,初步形成了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宜賓共引進的智能終端項目233個、投產144個,逐步形成以手機整機產品為主、泛智能終端領域的產業體系。同時,新能源汽車、智能軌道交通、新材料、鋰電等新興產業也進入成長加速期。

此外,為了補人才的短板,宜賓抓緊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近年來先后與清華大學等20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其中在宜辦學高校從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學生數量從2016年的2.5萬人增至現在的8萬人,大學城科創城區域內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7個、產研院12個。預計2021年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上升至全省第3位。認定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家。
據悉,下一步,宜賓將乘勢而上,努力建設“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繼續創造“宜賓速度”和“宜賓奇跡”。(李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