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四川在線記者2月7日從四川省民政廳獲悉,為進一步發展壯大社工人才隊伍,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本土化發展,助力四川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近日,民政廳聯合省委組織部、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印發《四川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共七章,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以及人才培養、使用、激勵、保障措施,是立足我省社會工作發展實際,面向未來發展要求,構建高素質社工人才隊伍、加快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引。
構建人才成長全周期良好生態
《規劃》圍繞人才發展周期,著力探索“育、用、留”新模式、新機制,構建人才成長良好生態。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推動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相結合、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相銜接、職業道德與專業價值倫理相融通,穩步提升人才質量。持續實施天府社工人才培養計劃,加強高層次社工人才、社會工作管理人才培養,引導人才向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流動集聚,優化全省社工人才布局,構建優質人才梯隊。搭建人才使用平臺,推動事業單位設置專崗、社會組織招聘吸納、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加大使用力度,進一步加強社工崗位開發。
以項目為牽引,引導社工人才發揮紐帶作用,助力基層構建“五社聯動”機制,有效服務鄉村振興、城鄉結合部社區治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中心大局。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圍繞物質、精神和服務保障三個方面,不斷構建完善的職業薪酬體系、創新評價獎勵機制、優化人才服務工作,構建良好成長成才環境。
以“五大重點”為帶動拓展人才服務領域
《規劃》著眼時代發展新形勢、社會治理新要求,以五大領域為重點,帶動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向更多領域發展,拓寬人才服務半徑。
在社會救助領域,力爭到2025年,社工人才廣泛參與社會救助,社會救助領域社工服務受益人群顯著擴大,專業作用和服務效果不斷增強。
在養老服務領域,力爭到2025年,供養老人超過100名的養老服務機構,具備條件的至少設置1個社工專業崗位。老年人超過1千名的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工人才。
在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領域,力爭到2025年,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領域持社工證的工作者超過1000名,建成一支不少于1萬人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社工人才隊伍。
在社區治理領域,以社區工作者為主體,推進社工專業人才萬人培養工程。鼓勵社區工作者積極參加社工職業資格評價和學歷教育。引導社工服務、社工專業人才更多向社區聚集。
在救災防災領域,推動完善災害社工政策制度,加強災害社工職業化建設。加大災害社工人才培訓培養力度,提升災害社工人才隊伍的專業化、組織化水平。
同時,推動各地進一步引導人才在殘障康復、社會心理、禁毒戒毒、學校、醫務、社區矯正、文化體育等領域開展社工服務,帶動各領域社工人才隊伍發展。
全覆蓋建設社工服務體系
《規劃》堅持“三年試點引領,兩年擴面延伸”思路,著眼“十四五”時期實現鄉鎮(街道)社工服務全覆蓋,提出全省社工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路徑、服務內容、體系特色。“五個一批”推進,因地制宜采取省級資金獎補帶動運行一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形成一批、依托民政服務機構布局一批、市縣整合部門資源自建一批、利用現有場所資源賦能一批的方式,通過實施社工服務項目建設社工服務站點。
做實“六項服務”,通過收集群眾需求、鏈接社會資源、提供救助服務、開展老幼關愛、加強社區治理、助推產業發展,將為民服務沉在基層、落到一線,營造扶弱解困、老有所樂、幼有所長、勤勞致富、互幫互助、共建共享、溫馨和諧的社會治理場景。突出“五化特色”,通過社會化運作、體系化建設、專業化服務、親民化實施、本地化發展,提升為民服務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推進社工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特色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