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 彭瑀珩

  一則“個人存取現金超5萬元要登記”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

  盡管有網友表示自己許久沒有辦理過5萬元現金存取款的業務,但也關心這一消息到底有何影響?

  網友們討論的這則消息,源于此前,央行等三部門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根據《管理辦法》規定,今年3月1日起,個人單筆存取5萬元以上需要登記。

  “我們也關注到這個消息,但暫時沒有接到上級行的通知。”2月10日,記者走訪省內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存取款5萬元以上暫時不需要登記,依然按照以往的方式提前預約即可。但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規的落實,“大額取現要登記”將成為未來趨勢。

  事實上,“大額取現要登記”并非新鮮事。從去年開始,央行就在河北、浙江、深圳三地開展試點。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之前是區域性試點,而眼下則即將在全國境內實施。

  有何不同?

  除了金額變化,還新增了“登記資金來源或用途”

  新規來了,目前進展如何?

  2月10日,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客戶的大額取現(一般是指5萬元及以上)只需要按照提前預約的規定,不用登記就可以進行取款。部分銀行因網點每日庫存有限,如果要進行一次性大額取款,需要提前至少1天進行預約,以便網點準備現金。

  不過,多家銀行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3月起將實施新規,具體執行方案內部還未正式通知。

  根據《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我國境內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的,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有部分地區進行了試點。2021年7月起,央行先后在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陸續試點開展大額現金管理工作,個人客戶存取現金需要登記的起點金額分別為10萬元、30萬元和20萬元。

  對比新規和之前的試點,一個顯著的變化是需要登記的起點金額變低了。5萬元的標準低于之前任何一次試點。但這并不是唯一的變化,記者通過梳理還發現,新規中增加了“登記資金來源或用途”要求,此前的相關規定中,為“應當核對客戶的有效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門檻”過低?

  降低起登金額意在預警,對普通用戶影響不大

  相較試點地區的登記“門檻”,5萬元以上就要登記“會不會太低”,這網友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對此,成都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負責人表示,5萬元以上的存取款業務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比較頻繁,但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辦理的次數并不多。所以,起登金額降低主要是為了加強預警,提升反洗錢的工作水平。

  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張曉玫也指出,隨著金融科技給線上金融業務帶來便利化發展,普通人的日常工資收入絕大多數是用銀行卡發放,使用時也大量的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工具支付和轉賬,需要大額存取款的時候極少。

  事實上,從記者的走訪的情況來看,2月10日上午,在多個網點并未發現有個人客戶大額取款情況。不少銀行客服經理告訴記者,個人用戶需要大額取款,多是老人的存款或理財到期想要轉存,但不會在網銀操作,或是有客戶買房需要大額支取等,都不是高頻操作。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列出一組數據,超過5萬元人民幣的現金存取筆數僅占全部現金存取的2%左右,對普通群眾而言影響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