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天,我在平臺還沒有提現的收入已經有1.4萬元左右。”近日,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簡稱“省人社廳”)調研組在成都調研走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現狀時,成都網約車司機陽波告訴調研小組,開網約車的收入比上一份工作高,他很滿意現在的工作。
小周身有殘疾,在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返回家鄉南充后,找工作一度不順利。2021年,當地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在當地公共就業部門的幫助下,小周進入一家電子企業上班。
就業,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生計與希望。就業穩,則收入穩;收入穩,則生活安。2021年,面對宏觀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帶來的嚴峻挑戰,四川人社系統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狠抓重點群體就業、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5.1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2.2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68萬人,全面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3.60%,控制在4.5%的目標以內,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就業穩,人心安。在溫暖的答卷背后,藏著哪些“穩就業”密碼?
□云飛 (圖片除署名外由省人社廳提供)
就業優先 崗位充足穩定就業
就業穩,得益于全省經濟穩定恢復。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埋頭苦干、拼搏實干,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元臺階,達到53850.79億元,比上年增長8.2%。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全省經濟穩定恢復,提供了大量用人崗位,對就業產生持久穩定的帶動作用。觀察2021年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崗位供給數和人員求職數,能明顯看出這一特點。
2021年,全省用人單位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招聘各類人員累計319萬人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求職者累計226萬人次,求人倍率約為1.41,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平穩。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省經濟持續恢復勢頭進一步鞏固,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全年用人單位需求人數總量和求職人數的總量較2020年分別增加16萬人次和19萬人次,分別同比增加5.28%和9.17%。
第二、第三產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崗位需求比重占整個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總量的95%以上,制造業崗位需求占比全年平均超過30%。以第二、三季度供求為例,第二季度全省制造業崗位需求較2020年同期增加10萬余個,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崗位需求同比增長1.47%。到了第三季度,因工業生產穩步向好,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8.05%,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6.29%,第三產業崗位需求比重則占到當季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總量的50%以上。
2021年四川省人力資源市場季度供求情況分析報告中的求人倍率指標也印證了這一點。“一季度1.48,二季度1.42,三季度1.38,四季度1.34。每個季度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這意味著在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每個季度提供的崗位總數都大于求職人員總數。”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就業穩,得益于“就業優先”的暖心舉措。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延續實施減負穩崗措施,認真落實社保降費、穩崗返還等政策,全省累計減征社保費83.5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2.4億元,惠及職工153萬人。省人社廳牽頭,和相關部門一起出臺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兜底安置30余萬人。全省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05億元、同比增長12.6%,扶持自主創業1.72萬人,帶動(吸納)就業6.31萬人。實實在在的穩崗舉措,精準有效的政策辦法,促進了企業穩定,新增了就業崗位,促進了就業市場的穩定。
就業穩,還在于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2021年,全省人社系統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組織補貼性培訓227萬人次,同比增長40%。瀘州市瀘縣居民楊曉瑾,因照顧年幼的孩子,已經快3年沒有就業。去年,眼看孩子就要上幼兒園,她想找工作又擔心自己沒技能工作不好找。參加當地人社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后,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做會計的工作。
措施實在 重點群體端穩“飯碗”
在全省首屆“點亮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上,西南醫科大學學生王棟等30名進入決賽的選手,全部獲得到知名企業和對口單位實習的機會。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學生模擬求職招聘大賽總決賽現場,7個單位向四川大學學生劉欣宇發出工作邀請。
重點群體穩就業保障有力。2021年,全省人社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隨著一項項帶著溫暖和力度的促就業舉措不斷落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端穩手中“飯碗”。
堅持把高校畢業生放在首位,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組織開展“就業有您 職等您來”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線上線下活動300余場(次),提供崗位信息35萬余個。開展“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為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崗位推送、職業培訓、職業指導等服務。截至2021年12月底,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和處于就業創業準備活動的比例為97.26%。積極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見習工作,全省共組織1.46萬人參加就業見習。
農民工轉移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全省人社系統深入實施農民工服務保障戰略性工程,持續開展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大行動”,培育首批20個“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全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82萬人,創歷年新高。大力實施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成功組織第二屆西部農民工返鄉創業大賽、項目集中簽約等大型活動。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計有95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企業43.9萬個,帶動了大量就業。儀隴籍農民工企業家杜興明去年從廣東返鄉創業,在儀隴投資創辦公司,帶動當地800多名群眾就業。
著力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積極落實就業援助政策,及時兌現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等政策,強化公益性崗位開發和安置管理,全年全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68萬人。
統籌做好其他重點群體就業,建立了登記失業人員定期聯系制度和退捕漁民實名制數據庫,與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并按月共享退役軍人就業信息,協助省殘聯成立全國首個省級助殘公益聯盟——四川省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為更多有需要、有能力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
今年目標 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
2月14日,“春風送溫暖 就業送真情”2022年重點招商引資企業新春招聘季活動在綿陽拉開帷幕。由四川省人社廳和四川省經濟合作局聯合舉辦的這次招聘季活動,將持續到3月13日。在此期間,將在綿陽、遂寧、內江、宜賓等地開展專場招聘,促進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有效對接。
“抓不好就業,保民生就無從談起。”省人社廳主要負責人表示,2022年要實現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的目標。全省人社系統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字當頭,千方百計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進一步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全面落實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各項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全面落實保市場主體政策。研究制定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就業支持力度,繼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更好發揮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吸納就業的作用,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
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強化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精準服務,持續推進基層成長、青年見習、“三支一扶”等計劃,動員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挖掘潛力、拿出崗位,進一步擴大招募規模。統籌做好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幫扶,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作用,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改善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政策,加大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支持力度,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開展創業示范縣創建試點,辦好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和我省第三屆創業博覽會等活動。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項目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職業培訓券,探索開展園區制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技能培訓試點,全年完成補貼性培訓70萬人次。
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要加快建設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制定支持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統籌推進強主體、建園區、創品牌、優業態、聚人才五大行動,創建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級專業人才市場。加快構建國省市縣四級聯動的產業園體系,積極為企業發展招才引智。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全面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建立招聘求職信息精準對接機制,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智匯巴蜀”等系列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做好重點企業用工保障。建立健全就業失業調查統計體系,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著力防范規模性失業風險。
“總之,要千方百計穩就業保就業,穩定全省就業局勢,為全省經濟增長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堅實支撐。”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