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劉作鵬  四川在線記者 鄭志浩 內江觀察 羅清心 攝影報道

  2月28日,記者從內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獲悉,繼漢安大道、北環路等第一批次主次干道實行“綠波帶”協調控制改造后,內江市公安交警部門在大千路實現“雙向綠波”協調控制,這是內江市啟用的首條“雙向綠波帶”。

  什么是“綠波帶”?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綠波帶”是智能交通管理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在指定交通道路上,根據該路段的車流量、路況設置好車速后,再綜合路段間的距離等因素,把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作相應調整,以確保車輛行駛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

  通俗理解,通過智能交通燈信號控制,設計好紅綠燈的啟亮時間順序,按規定速度行駛的車輛通過路口時就會一直是綠燈,以此提升出行效率。

  內江市的第一條“雙向綠波帶”為南北走向,從東興區東桐路內江師范學院西區出入口起至大千路與華清路交叉口(內江海關)結束。目前,大千路、東桐路信號燈控路口已實現全天雙向綠波協調控制,此次雙向綠波協調控制全線共3.3公里,涉及9個信號燈控路口,建議通行時速35-50公里每小時,可達到一次不停車通行。

  “此前設置單向綠波,只能滿足一個方向的一次性通過,現在無論南向北或者北向南均能滿足一次性通過,更好服務群眾出行。”內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通秩序管理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雙向綠波協調控制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需要不斷去跑,卡時間、測車速,優化信號搭接方案,才能最終滿足大千路南北“雙向綠波”協調控制。

  “雙向綠波帶”的設置有何效果?實際體驗給出了答案。2月28日下午2點左右,車流量不算小,記者駕車體驗從大千路星橋街路口第一個紅綠燈開始行駛,一路車速保持在時速約40公里,駕駛至321國道,全程三公里左右,途徑8個紅綠燈,到達每個紅綠燈路口都是綠燈,僅用四五分鐘就跑完這條“雙向綠波帶”道路。

  未來,內江還會在現有“綠波帶”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漢安大道、北環路、甜城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信號燈控路口配時方案,進一步減少停車次數,降低停車延誤,縮短群眾交通出行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