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評論員 鄧也
日前,有網友通過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平臺,反映成都市青白江區凱斯頓華府小區和鳳凰庭小區一側人行道長期被違章停車占用,影響行人通行,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對此,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區分局作出回復——
因該兩小區規劃的停車位滿足不了停車需求及部分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隨意停車,將安排警力強化巡查和宣傳,同時加大對占道車輛的查處力度,并聯合當地社區共同研究治理該處停車難及車輛占道問題的措施。
從網友提供的現場圖片來看,占道停車的車輛橫擺在人行道上,幾乎完全阻斷了道路。行人要想通行,必須從非機動車道繞行,或貼著小區墻與車頭間窄窄的空間通行,非常困難且不安全。

汽車停在人行道上。圖片由網友提供
如此占道停車,不僅嚴重影響通行,更威脅行人出行安全,必須馬上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對違停現象作出了口頭警告、責令駛離、罰款拖車等規定。對此,交警部門應該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占道車輛的查處力度,沒有情面可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占道停車久治不絕,也與現代城市停車難的“頑疾”有關。隨著私家車的增加,我們的城市治理,不能僅滿足于查處違停了事,更要想辦法滿足老百姓停車的剛需。試想,如果有充足便捷的停車位,誰愿意讓愛車流落街頭?
這就不是交警部門一家的事了。當前,亟須凝聚多方合力,實現一盤棋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新增停車位數量。
首先,要科學編制城市停車規劃,提高新建街區停車設施配建標準,更好統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讓新增的商圈或小區建設更多的停車位。
其次,要進行新增停車位挖潛,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街區等改造更新,盡可能地積極擴建新建停車設施。
然后,可以推動停車資源共享,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設施率先向社會開放,鼓勵商業設施、寫字樓、旅游景區、體育場館等停車設施在空閑時段向社會開放。
最后,還可以創新靈活停車機制,在適合的街區實行限時停車、潮汐停車、錯峰停車的制度,推動路邊停車區域使用的提質增效。
人和車各行其道,方可相安無事、各自方便。希望相關部門能早日共同研究出臺更多緩解停車難的舉措,讓人有路行走,讓車有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