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堅定目標瞄準保研

  在追尋遠方的路途中,他們早已成為對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大學四年他們經歷了短暫的分別,但他們深知每個人的人生總有不同的路要走。跑道雖不同,但共同的終點只有一個。隨著大學學習的逐步深入,兄弟倆都希望在各自專業領域進一步鉆研,于是他們在大二時就決定一同考研深造。

  “雖然苦,但我們不是獨自往前跑,我們可以互相扶持著向前沖。”兄弟倆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動力,除了對自身專業的熱愛,還有來自對方的陪伴。這些年里,兄弟倆在相互鼓勵中共同成長。

  清晨六點半的鬧鐘響起,兄弟倆各自從寢室出發,雷打不動地去圖書館學習;晚上十二點,書桌上那盞暖黃色的燈依然亮著,鍵盤敲擊聲噼里啪啦,屏幕滾動著一頁頁文獻資料,書頁攤開在桌子上,起筆再落下……這便是兄弟倆備戰保研的場景。

  對于成功保研,他們感謝家人和朋友的一路支持,也幸運能遇到友愛的同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哥哥何祥楨說:“西華大學的電力系統分析鄭敏老師,會給我們科普行業內的消息,培養科研的思維和能力,而大創指導老師吳昌東,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幫助我很多,對我有利的消息和建議都會發給我,每次回想起他們,總會覺得心里有陣陣暖意。”

  弟弟何祥嶸補充道:“成理真的很溫暖,我的輔導員許仁杰老師總是鼓勵我在搞好自己專業課的同時多去參加學科競賽;在創新班班長袁希強的帶領下,我和他一起參加了多次學科競賽,他還鼓勵我去申報各類獎學金。四年來,我感覺我們班非常友愛,學習氛圍也很好!而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的同學也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和開導我……”

  最愛去的地方:對方的校園

  在漫漫的求學路上,兄弟倆也打卡了不少成都知名景點,但兄弟倆最愛去的地方,還是對方的校園。兄弟倆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兩次“光顧”對方的學校。

  追憶四年校園生活,對第一次來到成理看望弟弟的何祥楨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有一個地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榕樹園旁的小白亭,外觀造型特別有意思,或許很少人發現這里,但感覺確實是個晨讀的好去處。斑駁的石階,粼粼的波光,潺潺的流水與瑯瑯的書聲相應和,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隨時去西華大學看望哥哥的何祥嶸對西華大學的校園也很有感觸:“西華校內有一個超大的湖,叫‘天籟湖’,環繞在圖書館的周圍,跟我們學校硯湖和水上圖書館還挺像的。湖邊有片大草地,風景別致,有樹有湖,綠草如茵很漂亮。周末和哥哥在那里曬太陽特別舒服!”

  每一次去對方學校,兄弟倆都會有新的打卡體驗。何祥楨覺得成理的四大食堂都很好吃,吃過香樟食堂的水煮肉片、炒肉、干鍋、缽缽雞、豆花……每一次來弟弟學校都是美好的味蕾體驗。何祥嶸很喜歡西華的天鵝和濃濃工業風的西華記憶,臨近圖書館的打卡吉祥物——“大白球”總是很吸引眼球。“大學四年在校園里度過的日夜,會成為我們倆難忘又寶貴的回憶。”“楨嶸”兄弟說道,在學校生活的這幾年,他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產生了深厚感情。不僅是因為校園里美好的景色與便利的設施,更是因為這里溫暖的人情味。“所以如果要選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學校!”

  雖然都是工科生,但兄弟倆也有很文藝的一面。熱愛音樂的他們都曾參加過學校的歌唱比賽,何祥楨參加過“西華校園歌手”大賽,何祥嶸參加過成理“環工好聲音”。不僅如此,何祥嶸還參加過外語協會舉辦的英語角,并且還在活動中擔任過一次主持人。

  談及將來的發展,“楨嶸”兄弟都同樣表達了明確的人生態度——奉獻自我,努力拼搏,產出好的研究成果,將在校內學到的文化知識融會貫通,加強團隊合作,攻堅克難,力求深造讀博,為社會做貢獻。(圖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