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樊邦平 文/圖

  “今年洪雅的茶葉價格漲了,要有心理準備,我最多只能買到1000斤左右,剩余的空缺只有想辦法從其它地方采購了。”

  3月2日上午6時,洪雅縣中山茶葉綜合市場在數十名茶商和數百茶農的期待中敞開了大門,從江蘇遠道而來的老茶商王勇強剛剛沖進市場,便被“高開高走”的茶葉行情潑了一盆涼水:由于茶葉價格上漲,原計劃要采購2000斤干茶的他只能將采購計劃壓縮一半,并在第一時間將這一消息傳向了千里之外的合作伙伴。

  對于茶葉產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的洪雅縣而言,擁有絕對定價權的江浙茶商一度是這里的茶葉采購主體,但受供求關系和茶葉品質提升影響,今年洪雅的干茶價格迎來大幅上漲,面對如此現實,昔日“豪氣”的江浙茶商們只能紛紛調整采購戰略,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眉山最大茶葉交易市場的這一新春之變。

  事實上,變化不止發生在中山茶葉綜合市場,在洪雅縣30萬畝茶園里,一場試圖改變茶產業命運的變革已經悄然打響。

  探市:本土茶商崛起 洪雅茶葉不再只賣江浙商

  3月2日,洪雅縣中山茶葉綜合市場迎來了春茶開市的第三日,這天7時左右,天剛朦朦亮的市場便迎來了人頭攢動,當地的茶葉作坊老板王桂花提著一袋新出爐的碧螺春茶葉信步入市,準備將手中的兩斤碧螺春茶葉賣個好價錢。

  第一個問價的是操著浙江口音的外地茶商,對方抓起一把茶葉,看了看,聞了聞之后放進了旁邊的玻璃杯中,不一會兒茶葉散開,撲鼻的香氣瞬間傳播開來。

  “品質整體還是不錯,但是口感差了點,400元一斤,我給你全包了。”

  喝了一口茶,外地茶商出了價格。

  “這個價不得行,至少要450才賣。”

  聽到報價后的王桂花心有不甘,準備扭頭走人。

  正在此時,一個說著洪雅話的中年人將王桂花拉到了一旁。

  “你的茶葉品質不錯,這樣,我一斤給你440元,賣給我!”

  搶浙江茶商生意的中年人叫解發偉,是洪雅中漢茶葉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是當日中山茶葉綜合市場中本土收購商的代表。

  從事茶葉經銷已有10余年的解發偉曾經是當地有名的茶葉“二道販子”,每茶葉上市時節,他都會光顧中山茶葉綜合市場,在這里把洪雅的干茶收購而來,再賣給江浙茶商,來回一倒騰,他一斤茶葉能賺5元錢。

  2020年,解發偉成立了茶葉公司,并注冊了自己的茶葉商標中漢雨露,主打綠茶和紅茶銷售,在做好干茶販賣的同時,他開始嘗試打造自有茶葉品牌。

  2022年,由于受寒潮影響,洪雅春茶上市時間推遲,同時得益于制茶技術的改進,近期上市的春茶品質也較往年有了明顯提升,供不應求,這成為洪雅茶市的一個新特點。

  在此背景下,嗅到商機的解發偉立即做出決定,拿出一部分資金收購優質干茶,進一步精加工后貼上自家品牌,直接打入市場。據他測算,此舉能讓每斤干茶的利潤增長至40元。

  解發偉與江浙茶商“爭搶”優質茶葉的背后,是洪雅本土茶商崛起的一個注腳。

  “以前我們都是為別人做嫁衣,全縣的茶葉幾乎都是外地茶企的原材料。這兩年,大家意識到傳統經營模式的弊端,開始紛紛介入全產業鏈了。”面對這一新現象,在市場上做調研的洪雅縣茶葉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偉給出了解釋。

  與產茶名地名山和峨眉山毗鄰,洪雅縣也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全縣茶園總面積有30萬畝,鮮葉產量14萬噸。但長期以來,這里僅僅是江浙茶商的茶源地,每年全縣生產的3萬余噸干茶大多作為原材料被直接供應到了江浙地區,在那里貼上商標之后,再以高價出售。

  近兩年來,覺醒的洪雅茶人邁出了變革步伐,有實力的本土經銷商開始成立茶葉公司,打造茶葉品牌,注冊茶葉商標,并通過“基地+企業”形式,建立起了全產業鏈的的精制川茶企業,在做好茶葉批發的同時,更大膽試水茶葉零售,改變過去為江浙茶企做嫁衣的命運。

  劉偉告訴記者,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如今洪雅本土茶葉品牌已有十余個,成規模的茶葉企業也超過了10家,每年全縣產的3.53萬噸干茶中,貼上本土品牌而進入市場的數量也從過去的幾乎為零增長至了1000余噸,而且這個趨勢還在不斷增加。

  劉偉介紹的這一新情況在中山茶葉綜合市場也得到了印證。解發偉告訴記者,作為眉山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過去中山茶葉綜合市場的采購商大多以江浙茶商為主,但今年,這里已涌現出了一批本土茶商,在價格上,也形成了制衡,好貨大家都會搶著要,“因為如今大家已經不再完全為他人做嫁衣了,而是開始為自己謀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