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黃金坑”滿坑金器的秘密

工作人員正在搬運5號坑物品出倉。工作人員正在搬運5號坑物品出倉。
出坑現場。出坑現場。

  重達750多公斤的泥土被木箱包裹得嚴嚴實實,緩緩升出地面。當這件“龐然大物”穩穩挪至一旁的推車上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這是三星堆祭祀區5號坑整體切割搬遷的現場。3月4日,耗時一個多月進行方案研究、模擬搬遷及連續切割包裝以后,三星堆祭祀區5號坑成功完成整體切割,順利搬遷至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未來,對這座發現了黃金面具和大量金箔片、象牙雕殘片的“黃金坑”,將繼續進行實驗室考古,力求揭開滿坑金器背后的秘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文 向宇/圖

  搬遷原因

  ●繼去年初發掘至遺跡層以后,5號坑的發掘基本處于暫停狀態,要進行非接觸式考古發掘非常困難

  ●遺物多且細碎,遺物間組合關系不能確定,現場提取難度較大

  ●X射線探傷儀、CT等檢測設備無法進入坑里探明遺跡層

  搬遷方式

  ●5號坑被分為1號、2號兩個區域切割搬遷

  ●在整體切割搬遷前,文保人員進行了兩次1∶1模擬搬遷

  后續研究

  ●逐層提取文物,每層都要做超高精細掃描或者使用CT、X光,把所有細小的文物信息記錄下來

  ●取土樣進行精細的化學分析,看有無絲織品痕跡

  為何進行搬遷?

  面積小文物多,不便現場發掘

  三星堆祭祀區5號坑是去年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中最小、最神秘的一座。

  在去年初的發掘中,一件殘缺的黃金面具驚艷全國。伴隨考古工作的推進,美麗的鳥形金箔片也一展芳顏。此外,5號坑還發現金冠、散落的大量細碎金箔、金片,以及刻有弦紋、云雷紋、羽翅紋等紋飾的精美象牙雕殘片。

  然而,繼去年初發掘至遺跡層以后,5號坑的發掘基本處于暫停狀態。因為在考古和文保專家眼里,5號坑要進行非接觸式考古發掘非常困難。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黎海超是5號坑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他介紹,5號坑只有3平方米左右,坑內除了去年提取的黃金面具,還散落著大量的金箔片和象牙雕殘片。值得一提的是,金箔片上有圓孔且排列有序,可能隱藏著珍貴的信息。并且,5號坑可能還有肉眼難以辨識的微痕信息。

  這些文物,曾經引發專家們的大膽想象——金面罩是不是附在大立人臉上的裝飾物?鳥形金箔是不是佩戴在脖子上作為裝飾?大量的金箔片會不會有線繩穿過、一串串懸掛在衣物上?它們會不會是祭祀者用于彰顯身份的象征?

  考古人員還在坑內發現大量散落的金珠,它們的直徑有的不到1毫米,有的即使在顯微鏡下都不是很大。這些金珠含金量高達99%,它們是有意識制作,還是因為火燒融化成這樣?同樣需要證據支持。

  考慮到5號坑遺物多且細碎,遺物間組合關系不能確定,現場提取難度較大,以及X射線探傷儀、CT等檢測設備無法進入坑里探明遺跡層等更多情況,專家認為5號坑現場考古發掘已無法滿足其發掘、保護、研究等條件,需采取整體分割提取方式搬遷至實驗室進行更加科學、精細化的提取保護研究。切割搬遷回實驗室考古的方案,獲得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文保專家李存信等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