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都
3月18日,結束廣安市的重大外來入侵物種點位布設重點調研工作后,省農科院植保所蟲害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娟告訴記者:“截至當天,專家組已在巴中市、雅安市、遂寧市、綿陽市等7個市(州),14個縣(區)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布點348個。”
3月21日,專家組還將兵分多路,繼續奔赴南充市、資陽市、涼山州和甘孜州等地開展相關工作。直至月底完成涉及全省19個市(州),46個縣(市、區)的1175個重點調查點位工作,并形成工作報告報送農業農村部。

為何要布點?
時間回到上個月。2月23日上午,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組織召開了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專家組工作會。會議審定了《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圖譜資料》(其中含重點調查的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單獨成冊),并就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
此前,為了防范和應對外來入侵物種危害,保障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農業農村部起草了《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辦法》中明確,農業農村部應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與監測制度,每十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普查,組織開展常態化監測。
隨后,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四川省重大外來入侵物種重點調查點位踏查布設及質量控制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按照農業農村部安排,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基本單位,遴選重大危害入侵物種,在集中爆發區、新發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重點調查點位踏查布設及質量控制。四川省具體在農田、果園等典型生境,布設1175個調查點位。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多年前曾開展過少數幾種重要入侵物種調查,這次是首次全面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普查,以后每十年開展一次。
本次重大外來入侵物種重點調查的布點工作,是我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省農學會牽頭組織,省農科院植保所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協助46個重點調查縣(區)開展工作,旨在摸清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家底,為今后有效應對做好科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