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3月24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給出試驗區的規劃藍圖。
在橫跨成德眉資四市的《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成德眉資一體化加速的背景下,這塊“試驗田”具有特殊意義。那么,為何要設立試驗區,又要“試”什么?
為啥“試”?
在四市交界區,開辟包含各類元素的“試驗田”
在成德眉資四市之間設置一體化試驗區的想法,早已有之。
在去年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提及,要充分發揮成都帶動作用和德陽、眉山、資陽比較優勢,加快生產力一體化布局,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
“因為有很多前沿改革措施,必須要‘先試點、后推廣’。”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城鎮化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試驗區本質意義上是成德眉資同城化和成都都市圈的“試驗田”,承擔著諸多推動同城化機制體制改革事項的重大責任。而其試點中所產生的經驗做法,將會被用于成德眉資一體化和成都都市圈建設。
環顧全國,這并非特例。2020年以來,重慶的長壽、江津、璧山、南川等區(縣)正式啟動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同一年,河南的鄭州和開封則啟動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左右的鄭開同城化示范區規劃建設。更早之前,橫跨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市)的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破土動工。
作為“后來者”,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正是參考了長三角的經驗,把試驗區放在交界處,實現對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區域全部囊括。換言之,試驗區的選址,很有“講究”。
根據《方案》,試驗區囊括了成都東部新區( 含托管天府新區簡陽片區) 和德陽凱州新城、金堂淮州新城、簡陽城區、資陽臨空經濟區、眉山眉東新城,面積2997平方公里。從區域上看,正好囊括了成德眉資四市的交界處。從劃入區來看,試驗區涵蓋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臨空經濟區等各自相對最為活躍且相對互補的功能區。
“這樣,就能在探索試點中摸索總結到能夠在四市同時推廣的經驗、做法。”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后,試驗區將實現規劃共同編制、多規合一、管理信息互通共享、項目共同實施、服務資源共享等諸多事項。
“試”什么?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試驗區內共同鑄內力、增活力
根據職能定位,試驗區的作用,是創新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有效路徑和更好引領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在專家學者們看來,“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試點。
數據顯示,試驗區內2020年末常住人口148萬人、地區生產總值824億元。數據上看,試驗區的人均GDP等關鍵指標不僅落后于成都,也落后于成德眉資四市平均值。而根據《方案》,整個“十四五”期間,試驗區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0%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以上。
從“低點”起步,如何加速快跑?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方案》來看,給出了試驗區必須探索的三大類14個重點事項,內容涵蓋促進基礎設施同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政務事項通辦、開放門戶共建等多個領域。
首先是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是試驗區的“先行官”。《方案》不僅注重交通干線建設,還特別提及“十四五”期間全面消除試驗區的“斷頭路”。具體來說,在交通干線上,試驗區將啟動和加快成都外環鐵路簡州至空港段、資陽西至眉山北段和市域(郊) 鐵路龍泉至天府機場線等一大批重點鐵路、公路項目。而借助梓州大道南延線成都段、三岔湖旅游環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游環線、萬羅路等建設,試驗區將消除“斷頭路”。
其次是產業協作共興鑄內力。重中之重,是共同編制重點產業鏈全景圖,明確各試驗區內各區域主導產業。特別是,打造承接成都非中心城市功能產業疏解轉移示范基地,加快培育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最后,是改革開放增活力。根據《方案》,試驗區除推動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與資陽臨空經濟區協同發展外,還將積極申報中國(四川) 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東部新區片區、申建成都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同時,區域內還將探索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 機制,實現綜合試驗區內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