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遂寧觀察 鄒霞 劉文詩
挖掉零星小田之間的土坎,將高處的土填補到低處……3月21日,在遂寧市河東新區錦繡村的田間,近10臺大型挖機來回作業。村委會辦公室外,錦繡村黨支部書記楊伯容一邊監督施工作業,一邊與業主對接,商量水稻種植的事。
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遂寧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搶農時忙生產的身影。今年,遂寧計劃糧食播種面積410.5萬畝,比去年擴大0.37萬畝,計劃糧食總產147萬噸,比去年增產0.16萬噸。
打基礎 強力推進撂荒地復耕
3月22日,在射洪市青崗鎮里仁橋村,平坦開闊的農田里,大型機械正在翻地,為接下來的糧食種植做準備。而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長滿雜草、分散零碎的撂荒地。
“村莊‘空心化’,勞動力不足,加上農田耕作條件太差,沒有業主愿意來。村里3700余畝田,最多的時候40%以上都撂荒了。”里仁橋村黨支部書記杜金勇說。
強力推進撂荒地復耕,遂寧進行全覆蓋、地毯式排摸,對撂荒地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全面建立電子信息臺賬,實行復耕一塊、銷號一塊。
去年11月,里仁橋村撂荒地被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通過田土調形等建設,耕作條件不佳的農田變身為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每年可種大小春兩季糧食。荒地由此變為搶手的“香餑餑”。“現在種糧大戶搶著來流轉土地,村里撂荒地全部復耕。”杜金勇說。
遂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遂寧要新治理撂荒地8萬畝以上,全面消除公路沿線、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振興示范村和連片30畝以上的撂荒地,同時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整區域推進示范工作,高質高效完成今年18.7萬畝建設任務。
強科技 推廣玉米大豆復合種植
這段時間,在蓬溪縣蓬南鎮常豐村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基地內,時時可見“田間課堂”——農技人員給村民講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指導玉米缺窩補種等。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就是在兩行玉米中間種植三行大豆,通過科學設置農作物帶寬、間距、株距、密度,充分挖掘復合系統的產量、品質潛力。這樣套種以后,玉米不減產的同時又多收一季大豆。蓬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藝師張欣說,全鎮今年共要種植2000畝,目前鎮上已組建了技術服務小分隊推廣復合種植。
“今年遂寧計劃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13.5萬畝。”遂寧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已組建多個工作組、科技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加強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技術培訓,確保種植主體能種、會種、種好玉米大豆。
此外,遂寧還在大力實施科技服務行動,組建糧食安全“包片聯縣”巡回服務隊,選派千名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為農業生產提供“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指導農戶育好水稻、玉米、紅薯、蔬菜等大春“四苗”,確保適期播種、壯苗早栽。
謀長遠 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
“這個新品種產量咋樣?”“這種抗病蟲害能力強不強?”近日,在射洪市青崗鎮的一家農資站,村民仔細詢問著種子情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借助國家和省上各項政策扶持,遂寧正積極引導種業企業向生產優勢區域、現代農業園區集中,推動種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遂寧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在射洪市青崗鎮,一個現代種業園區正在加快成形。走進園區,沿途可見“出口水稻種子生產基地”“農科院科研育種基地”等展示牌。從高空俯瞰,沈水河兩岸,制種農田連線連片均勻分布。
“等田里油菜籽收割后,就要開始進行水稻制種。”射洪市農業農村局種子站站長謝麗說,園區除了玉米去雄以及田間去雜等,均實現機械化制種生產。現年產種子1300萬公斤,種子銷售額達2億元,年出口種子100萬公斤。
射洪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中心副主任楊太勇說,園區的目標是明年建成省內品種齊全的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種業產業體系,“目前,園區種業基地規劃建設3萬畝,包括0.1萬畝的新品種研發試驗區、0.2萬畝的新品種展示評價區和2.7萬畝的新品種生產推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