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天府大地上,春耕圖卷正在徐徐展開。

  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對于確保全年糧食豐收至關重要。今年,農民朋友們在春耕過程中有著哪些新需求、新期待?相關部門會推出哪些春耕春灌保障措施?

  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民情欄目組織記者兵分多路走進田間地頭,推出“田間地頭助春耕”系列報道。請跟隨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川在線記者 曹凘源 德陽觀察 周玉琴 王攀

  3月29日,德陽市中江縣龍臺鎮橫梁村的一片農田里,油菜已經結莢。村民楊大進站在田邊,謀劃著下月的春耕打算:“下個月等油菜籽收了,就要開始蓄水栽秧,希望人民渠來水足,栽秧子順當!”

  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中江縣,是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也是我省有名的產糧大縣。眼下,已經進入春耕時節,像楊大進這樣的種糧農戶,對今年的灌溉用水保障有著怎樣的期待?相關部門有哪些保障措施?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中江部分鄉鎮采訪。

  01

  “尾巴上”的煩惱

  中江縣地處都江堰人民渠灌區的尾水片,曾出現因斷流影響栽種情況

  “水夠不夠用,是我們這里部分農戶每年都要擔憂的問題。”在全縣嚴重缺水的鄉鎮之一悅來鎮,中江縣水利局水利管理所所長謝凱拿出手機,打開一張地圖向記者介紹,中江縣地處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處灌區的尾水片,來自都江堰的水要跋涉300多公里才能到達這里。

  “等水到我們這里,一般就很小了,甚至沒有水了。”說起春耕用水,家住悅來鎮月耳井村10社的石正國言辭間總有一點擔憂。

人民渠中江段。人民渠中江段。

  類似的情況不僅存在于悅來鎮。“全縣41萬畝水稻,38萬畝要靠蓄水工程放水保秧,而70%的水來自于人民渠。”謝凱告訴記者,因為農業供水不足,近幾年該縣位于人民渠直灌區的部分鄉鎮(即不具備蓄水條件,需要人民渠來水才能適時栽插的片區),每年有5-8萬畝水稻到芒種后才栽種,甚至曾出現因斷流導致無法栽種的情形。

  為何到了中江丘陵地區,人民渠會來水不足?

  “主要是由于中江片區地處人民渠灌區末端。”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處中江站站長李坤洲告訴記者,每到4月、5月栽秧時節,上游成都平原地區也要用水,人民渠主干渠在滿負荷輸水的狀況下會出現用水“打擠”,待上游用水高峰結束后余出來的水才流向下游,用于中江縣直灌區大春栽插等。“有時上游用水量大,下游就會斷流。” 

  即便人民渠水量充足,下游來水時間也會比較晚。

  “以我們身后的這條悅來支渠為例,水從人民渠0公樁處流到支渠取水口需要3天時間,從取水口到支渠末端還需要1天左右的時間,至少需要4天時間。”李坤洲介紹,時間差造成來水晚,處于支渠末端的秧田,很有可能因此錯過農時。

  “春耕供水不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秧苗栽種時間變長,可能影響產量。”謝凱說,有句農諺叫“不栽六月秧”,意思就是要盡量趕在芒種前“關秧門”,否則有可能會導致減產。如2020年因缺水,中江縣9萬畝水稻栽了“七月秧”,“平均每畝減產100—200斤,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