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

  位于古街中心,現場已打圍

  建于清代,系古鎮歷史文化見證

  “袁家大院”現狀如何?3月28日,紅星新聞記者前往自貢市富順縣獅市鎮獅市古街,對“袁家大院”的現狀進行了探訪。

獅市袁家大院現狀 袁偉 攝獅市袁家大院現狀 袁偉 攝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獅市古街呈南北走向,全場283米,“獅市袁家大院”“天后宮”“胡家祠堂”“川主廟”等古建筑分別坐落古街兩旁。據了解,這些建筑大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修造,是獅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袁家大院”位于獅市古街的中心區域,現場已進行了打圍保護。記者看到,房屋整體結構較為完整,主體由木質結構建成,局部有磚墻。院內雜草叢生,許多窗扇已經不見;當初用竹篾、泥土制作而成的墻體斑駁,有的地方已沒了泥土附著;部分屋頂也已垮塌。院子深處便是保存完整的門樓,在陽光照耀下呈白灰色。

獅市袁家大院局部 袁偉 攝獅市袁家大院局部 袁偉 攝

  關于“袁家大院”的來歷,附近居民劉婆婆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袁家大院”以前叫王家大院,是有錢人的住宅。新中國成立后,王家大院被一分為二賣給了牟家和袁家。后來,當地政府出資,從牟家、袁家手里買下房產,以“獅市袁家大院”的名號申報了文物保護單位直到今天。

  紅星新聞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袁家大院”建造于清光緒年間,曾叫獅子灘王家大院。清代時,王氏族人五兄弟于康熙初年從湖北麻城孝感遷川,在西蜀牛佛芝麻山開荒種地,生息繁衍,形成“芝麻山王家大族”。到了清咸豐至同治年代,傳至王氏德公一支。

  王德公家族發達后,于清光緒年間,遷入獅子場(現獅市鎮),建了兩個大宅院,一個是衙門頭大院,建成后歸長房王子年使用;一個是濫包大院,建成后歸次子王子良使用。由于獅子場民眾都稱呼王家是濫包大戶人家(擁有田土很多的人家,有地主之意;濫包,即濫包田),久而久之,就把這座大院稱為“濫包”,后來又稱“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由下院、前院、門樓、后院組成,下院與前院之間,由獅子場的主街道隔開。下院為一樓一底,樓上外沿建吊腳樓,由兩間房子構成,用石灰、糯米漿混合澆注,露出一個石壩。前院為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小青瓦屋面,中間一個天井。門樓建在九級臺階上,三重檐、歇山式,保存完整。門樓上面浮雕泥塑蝙蝠、鳳凰、雄獅、花飾等圖案,雕刻工藝精湛。門樓左右側為歇山頂圍墻,飛檐振翮,彩繪浮雕,精美絕倫,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