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成博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來自四川的稻城皮洛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雙雙入選。4月1日下午,一場關于三星堆的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記者了解到,在“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的考古發掘新理念指導下,項目不乏全國科研團隊的身影。其中北京大學便深度參與了皮洛和三星堆項目的發掘及研究過程。
皮洛遺址 集結北京大學多位權威專家
2021年9月,國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推進會上階段性發布了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發布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用了5個“沒想到”來評價皮洛遺址的學術價值:“一沒想到在極度嚴寒的情況下發現人類遺跡;二沒想到人類征服高海拔地區可以追溯到13萬年前,甚至更久遠;三沒想到在這里發現了多種文化類型交替;四沒想到典型的阿舍利手斧出現在3700米以上的高原上;五沒想到這個遺址能夠如此清楚地保存了早期人類征服青藏高原的歷史進程?!蓖跤灼绞菄鴥扰f石器研究的權威專家,他和現場一眾專家的評價,讓皮洛遺址備受關注。
事實上,以王幼平為首的北京大學舊石器考古團隊,一直深度參與皮洛遺址的發掘研究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所所長鄭喆軒是皮洛遺址執行領隊,畢業于北京大學。2019年,在他赴川西進行舊石器調查時,碰到搞不清楚的地方,便電話請教自己的研究生導師王幼平教授。2020年,鄭喆軒和同事在稻城發現皮洛遺址,他們敏銳意識到這個遺址的重要,便邀請了全國的舊石器研究權威專家前往皮洛實地研討。很快,專家們建議向國家文物局申請正式發掘,并且敲定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合作。
海拔3750米的皮洛遺址現場,王幼平教授經常一呆就是近一個月。他是項目的學術顧問,對發掘研究進行了整體規劃,提供考古發掘專業技術指導。鄭喆軒說,在2021年4月皮洛遺址正式開始發掘后,王幼平不辭辛勞,經常在遺址周圍和1平方公里的遺址面上考察地貌環境和遺存埋藏情況,同時為現場發掘提供指導,“他就像我們的定海神針。”不過因為高原反應,王幼平的第一次皮洛之行,瘦了6斤。
在王幼平之外,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派出了精兵強將參與皮洛的發掘與研究。
何嘉寧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也是皮洛遺址項目領隊。據他介紹,舊石器研究需要透物見人,現場考古人員遠程發照片給他看遠不如到現場,因此只要不上課,他就要飛到皮洛遺址參與工作。此外,北京大學博士后馮玥更是幾乎全程參與了皮洛遺址的發掘。在北京大學,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舊石器教研室的團隊還在同時進行皮洛土樣的微形態研究等工作。
除了發掘,舊石器遺址的研究更是非常重要。為此,北京大學涉及到年代學、古環境研究領域的專家都紛紛參與了皮洛遺址相關工作。去年公布的皮洛遺址至少距今13萬年的年代,其測年便出自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張家富教授之手。時至今日,關于皮洛遺址的準確年代仍在繼續實驗。皮洛遺址的古人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夏正楷教授應邀多次前往皮洛遺址進行了環境分析,力爭復原當時古人的生活環境。
2021年,皮洛遺址發掘了200平方米便以豐碩成果引來學界關注。今年,皮洛遺址還將繼續展開發掘。何嘉寧介紹,今年繼續發掘,將進一步厘清遺址整體堆積情況、細化遺址文化分期等工作,此外在發掘同時還將展開環境及年代學等方面的研究,“爭取能盡快發表一些重要文章,把皮洛遺址的影響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