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臨時橋”被淹汛期,“臨時橋”被淹

  4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此前的磨子橋位于一條不知名的小河上,兩端幾百米外都有水泥路。“臨時橋”位于小河攔水壩下游,由5塊預制板搭建而成,地勢與攔水壩內的水面相當。其中3塊預制板的拼搭處并不平整,連手推車都難以通過。“兩頭是土路,遇到下雨天就滑得很。每年漲(洪)水時,‘臨時橋’就要被淹,根本過不了。”多位村民說。

  家住河對岸的王女士說,每到汛期,“臨時橋”被淹,村民過河和學生上學需繞行幾公里,村民們到對岸的地里干農活也需繞行,或只有等到洪水退去。在她和其他多位村民看來,“臨時橋”很窄,不僅不方便,還存在安全隱患。過去幾年,已造成多人摔倒,至少兩人因此摔傷。

韓婆婆被摔傷的右手韓婆婆被摔傷的右手

  “當時有人收果子,我要弄過來。”韓婆婆回憶說,大概一兩年前,因小河漲水,“臨時橋”被淹得只露出些許,她背著柑橘踩水過河時,不小心摔倒,右手手腕被摔“斷”了,至今仍不能做農活,只能一只手忙活。

  除了她,對岸的李婆婆也稱自己在“臨時橋”摔倒過,所幸未受傷。但村民們知道,70多歲的王某過河時在“臨時橋”上摔倒,致使頭部受傷而昏迷。所幸,有村民經過將他救起,住院治療后方無大礙。因王某現已進城隨子女生活,紅星新聞記者當日未能聯系上他。

  現場走訪:

  曾兩次集資修橋均“難產” 

  村民希望“便民橋”早日重修

  多位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磨子橋被沖毀后,當地鎮政府及相關部門到現場查看,也說了要修橋。“后面,村上和隊里也喊大家集資,說要修橋。”村民稱,但他們交了集資款,橋仍未修,后來錢也退了回來。但關于集資次數,有村民說兩次,也有村民說3次。

村民從“臨時橋”上經過村民從“臨時橋”上經過

  李雙全介紹,橋被沖毀后,通過逐級匯報,村委會、鎮政府甚至區上的交通運輸部門都到了現場查看。當時,鎮政府及相關部門表示可修建公路橋,需資金數十萬元,受益的村民需集資5萬元,“但當時只集了2萬多元,沒收齊,后來就退了。”

  “去年3月,換組長后,又集了一次。”李雙全稱,當時,共集資4萬多元。對此,現任8組組長宋樹彬證實,去年他任組長后,根據受益程度,河對面的村民按每畝土地集資500元,其他村民按每畝土地集資300元,共集資近5萬元。

  “當時說村民要集資10萬元,村支書覺得很難,去反映后,上面同意我們盡最大努力集資5萬。”宋樹彬稱,當時,鎮政府說等汛期一結束就修橋。為此,他在收集資款時便向村民承諾,如修不起,過年前就退錢。但村民集資近5萬元后,橋仍未開修。為此,他只能在春節前把集資款退了。

  村民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都希望磨子橋能早日重修,“修公路橋更好,哪怕不能修公路橋,修座人行橋,也方便大家。”

  為了小橋能早日重修,不久前,還有當地人在資陽問政平臺上反映了此事。反映者還稱,他在2019年和2020年曾3次反映此事,但因資金等原因,磨子橋一直未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