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晉朝 樂山觀察 潘慧敏

  近日,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鎮柏林村村民張玉輝拿到參與當地“以工代賑”項目的報酬,“我們兩口子一共領到了4萬多元。”截至目前,位于柏林村的“以工代賑”項目共吸納64名群眾參與務工,技能培訓95人次,發放勞務報酬83萬元,平均每人增加務工收入上萬元。

  拓寬增收渠道,讓部分群眾就近就地務工,馬邊縣在柏林村實施的“以工代賑”工程是樂山防范脫貧人口返貧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樂山全市銜接資金安排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32個,吸納600余名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修建完工的柏林村“以工代賑”項目。 何為 攝修建完工的柏林村“以工代賑”項目。 何為 攝

  要確保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勞動技能。樂山在浙江省紹興市的協助下實施“藍鷹工程”,開展訂單式培訓。

  紹興—樂山東西部協作“藍鷹工程”去年底開始在沐川試點。當地在沐川縣中等職業學校組建企業需求訂制班,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模式,與來自紹興市諸暨市的相關企業聯合培養技能人才。該校校長張攀介紹,自去年10月開班以來,目前第一批“藍鷹班”學生已有25人前往諸暨企業頂崗實習,39人前往諸暨研學。首屆畢業的25名學生今年8月實習期滿后便可與企業簽訂用工合同。

沐川縣川麟電子廠東西部協作扶貧車間。余楊 攝沐川縣川麟電子廠東西部協作扶貧車間。余楊 攝

  “這只是一個開端。”張攀表示,下一步學校計劃將“藍鷹班”由現有的6個增加到10個,培養學生從281名增加到500名;同時加長“藍鷹班”培養跑道,于2022年完成組建兩個“藍鷹之星”中高職校校企貫通培養班,以職業教育作為紐帶,串起一條由沐川前往諸暨的“就業輸送帶”。

  沐川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在讓更多家庭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改變一家”的東西部聯合辦班目標的同時,能有效防范返貧風險。

  據介紹,截至目前,樂山市通過實施穩定政策支持、穩定勞務輸出、穩定就近就業、穩定協作就業等“四穩措施”,今年已實現脫貧人口務工7.2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