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移栽、既有建筑拆除
10天內完成近萬平米場坪工作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工程位于三星堆博物館園區內,工程所在地存在大量的珍稀綠植和既有公共建筑。
“在進場前,這一片有包括菩提在內的珍稀木種上千株。”李文博指著眼前的工地告訴記者,為保證主體施工順利進行,秉承保護園區自然生態的原則,前期通過機械和人工配合,項目在5天之內將所有苗木移栽到了園區西城墻遺址和考古遺址公園等指定區域。
“這一片就是之前的三星堆文創館。”李文博介紹到,在苗木移栽的同時,項目還對既有的公共衛生間、文創館、污水處理站等建筑物進行了拆除,并在10天內完成了近萬平米的場坪工作,為土方開挖和后期主體施工提供了保證。
澆筑前,工人們在進行鋼筋綁扎的工作
水渠改道、抗浮錨桿錨固、邊坡支護
7天內完成所有土方開挖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工程局部設一層地下室,深度約7米,底板澆筑之前,還需要進行復雜的基坑施工。”李文博談到,基坑所在地原來有一條長度約240多米的東西走向水渠,水渠下游要進行春灌通水,基坑開挖之前,項目在22天時間內,在基坑邊緣修建了一條新渠與下游灌溉渠連通,并在入水口和出水口設置了2個沉砂池,入水口處設置了攔污柵與水標尺,改道之后,大大提升了渠道的通水能力。
除了水渠改道,在整個基坑開挖階段,“水”對于項目來說都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項目地下水與鴨子河連通,流動性極大,為了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需要錨固幾千根抗浮錨桿。由于河水和地下水的影響,傳統的水泥砂漿、水玻璃等錨桿注漿方法容易造成錨孔塌陷和注漿失敗,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為此,項目聯合相關單位進行了現場驗證和分析,采用高壓旋噴的錨桿注漿方式,消除地下水高流動性對錨桿漿液產生的不利影響,滿足了承載力要求。
“基坑施工的重要作用,一是保證地基承載力滿足上部荷載的要求,二是保證地基穩定,防止變形。”李文博告訴記者,如果說錨桿施工是抗擊自下而上的浮力,那么支護樁施工就是抗擊水平方向由外而內的壓力,防止邊坡滑坡。三星堆項目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場地狹小,不便于放坡開挖,項目綜合考慮,將“放坡+網噴+土釘墻+支護樁”等多種形式進行組合,減少了對基坑周邊因支護放坡占用場地,便于施工平面布置。
工人作業中,攝于澆筑過程已完成三分之二時
大空間、大跨度、超重型
8500噸鋼結構用量可再造一個“冰絲帶”
整個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工程,僅中部設有一層地下室。除地下室以外,項目所有地上建筑部分將全部由鋼網架結構和幕墻組成。日前,隨著首根鋼柱在西側庫區平穩準確就位,非地下室區域主體鋼結構施工已經開始。據介紹,博物館地上主體部分無柱展陳空間大,大跨度懸挑鋼結構、超重型螺旋樓梯等將成為極具特色和挑戰的部分。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包含大面積的大跨度屋面鋼結構,其中最大的跨度近40米,這也是我們后期鋼結構施工的一個重點。而支撐屋蓋鋼結構的重任,將交給數百根直徑約0.6米、高度約5.9米的鋼柱來完成。”李文博介紹到,三星堆博物館用鋼量較大,預計整個鋼結構使用量將達到8500噸,相當于整個“冰絲帶”的鋼結構用量。
據介紹,底板澆筑完成后,項目將大面積推進主體施工,預計將在2022年6月完成地下室封頂,2022年9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