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省建設不少于10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創一個國家級非遺館,整體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非遺資源保護利用強省;到2035年,非遺保護工作水平和成效進入全國前列。此外,《意見》還提出了非遺保護的方向及具體舉措,為未來我省非遺保護傳承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意見》的推出旨在提高新時代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工作水平,助力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將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遺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我省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四川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提供精神支撐。
《意見》提出了主要目標——
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名錄體系進一步完善,調查記錄體系更加科學,傳承體驗設施覆蓋全省各縣(市、區)、中心鎮,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非遺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顯著增強。
建設不少于10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創一個國家級非遺館。整體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基本建成非遺資源保護利用強省。
到2035年,非遺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傳承活力明顯增強,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傳承體系更加健全,保護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整體性保護格局完全形成,非遺影響力顯著提升,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作用更加彰顯,我省非遺保護工作水平和成效進入全國前列。
實施路徑:
非遺保護工作怎么做?《意見》提出要健全保護傳承體系、提高保護傳承創新實踐能力、加大傳播普及力度并提供相關保障措施,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實施。
1、做好調查記錄工作。
繼續開展全省非遺資源調查,重點對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區域進行調查。對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記錄。
2、加強代表性項目管理。
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重點推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相關非遺項目納入各級代表性項目名錄進行保護。高質量做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履約工作。
3、推進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
支持優秀代表性傳承人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推動將代表性傳承人培育成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鄉村工匠。鼓勵民間舉辦傳統技藝比賽、傳統技藝展示等活動,提升傳承人技藝水平。
4、深化區域性整體保護。
進一步加強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動民族地區、長江和黃河流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文化形態挖掘研究和整體性保護,建設一批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認定一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積極爭創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實現全省主要特色文化形態整體性保護全覆蓋。
5、構建傳承體驗設施體系。
實施四川省非遺館高質量建設工程,持續辦好“四川非遺精品展”并免費開放。推動市(州)、縣(市、區)建設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非遺館。打造非遺成都論壇、黃河源非遺保護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中國·成都傳統工藝高端論壇等學術交流品牌。定期舉辦“兩域一廊”非遺論壇等學術活動。
6、加強精準分類保護。
實施黃河流域重點非遺項目“禹的傳說”專項保護工程。實施四川戲曲振興工程、曲藝傳承發展計劃。推動傳統美術、傳統技藝、中藥炮制及其他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傳統工藝企業申報老字號,支持符合條件的傳統醫藥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依法取得醫師資格。
7、全面促進合理利用。
統籌我省非遺資源,加強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非遺保護傳承,促進保護成果轉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8、抓好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農村地區非遺保護傳承。
加強革命老區非遺保護,鼓勵傳承人創作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作品。促進我省各民族非遺保護傳承,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加強傳播普及。
10、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編寫非遺通識教育讀本或普及讀物,鼓勵非遺進校園。
11、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保障措施:
《意見》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提出了保障措施。要求既要加強組織領導,也要完善政策法規,進一步健全全省非遺保護法規制度,此外還要強化財稅金融支持以及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意見》還鼓勵統籌社會力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