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5月9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獲悉,近期,該委收到多名消費者反映,稱網購后接到自稱“淘寶客服”電話,表示可以幫助退回問題商品、取消誤開通會員等。消費者輕信后,被騙上千甚至上萬元不等。
“假客服”真詐騙
購物信息準確讓消費者“不得不信”
“對方能準確說出我的訂單信息,所以就信了。”消費者李女士(化名)近期向四川省消委反映,自己在淘寶某藥房旗艦店購買了隱形眼鏡,過了一段時間就接到自稱“淘寶客服”的來電,稱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為自己辦理了天貓鉑金會員,如不取消會繼續扣費,于是按照“客服”引導進行取消操作,過程中透露了銀行卡號及驗證碼,最終卡內6.8萬元被轉走。
被“假客服”詐騙的還有成都市的張女士(化名)。張女士接到自稱“淘寶客服”來電,稱自己近期購買的化妝品存在質量問題,平臺將聯系商家進行三倍賠償。同樣因為對方能準確說出商品購買時間、價格等信息,張女士便信以為真。理賠過程中,“客服”稱銀行卡號錯誤,須先轉一筆錢作為保證金以提高支付寶信用額度,承諾理賠結束后會原路退回,張女士便將5500元轉到“客服”提供的銀行卡,但遲遲沒有退回。
此類詐騙層層圈套引人入局
四川省消委:謹記“不信、不點、不給”
四川省消委顧問律師、四川英特信律師事務所律師蔣雪萍提醒,此類詐騙設置了層層圈套引人入局。一是“身份陷阱”,先將自己包裝成售后客服人員,獲取初步信任;二是“信息陷阱”,透露非法獲得的消費訂單以加深信任;三是“利益陷阱”,以“三倍賠償”“退款”等為名誘導操作;四是“征信陷阱”,遇到警惕性較高的受害人時,詐騙人員就以“影響征信”為由進行恐嚇。
四川省消委認為,電商平臺涉及用戶量巨大、信息種類復雜,各平臺、商家及快遞企業都要當好信息保護的“守門人”,完善信息保護制度,以免消費者消費信息落入詐騙分子手中,造成財產損失。同時也提醒廣大消費者,防人之心不可無,接到各類“客服”電話要多個“心眼”。
消委提醒
第一,不要輕信“理賠”“退款”“退訂會員”“包裹丟失賠償”等說辭,立即聯系電商平臺或商家進行核實;
第二,不要透露銀行卡號、驗證碼、賬號登錄及支付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三,不要點擊來源不明鏈接,不要隨意掃描付款二維碼;
第四,不要脫離平臺進行任何操作,如需退貨退款要通過電商平臺辦理。
如果被騙導致財產損失,記下對方電話或郵箱地址等信息,留存對方賬戶信息及轉賬憑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消費者:購物信息泄露被騙找誰說理?
律師:建議加強技術監管,發生信息泄露可追溯
被騙消費者認為,電商平臺存在管理漏洞,導致個人訂單信息泄露,希望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強監管。四川省消委顧問律師、四川宏聯威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锃康表示,如果電商平臺及平臺內商家惡意泄露、濫用、販賣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規定要求賠償損失。
但網購過程中,平臺經營者、平臺內商家、快遞公司、快遞員等都有可能獲取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到底哪個環節泄露了信息,消費者往往難以查證。張锃康建議,盡快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實施細則,如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規范,互聯網企業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庫存儲規范,落實互聯網數據安全責任人,明確政府部門對互聯網企業監督檢查責任及用戶投訴渠道等。
四川省消委顧問律師、四川倫典律師事務所主任肖開國建議,從技術層面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各環節分別監管,發生信息泄露可以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