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藥谷·禾茂田園 黃剛 攝川西藥谷·禾茂田園 黃剛 攝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近日,雅安召開全市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現場推進會,交流總結發展經驗。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面對發展集體經濟缺區位、缺資源、缺人才的困境,雅安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破零”“消薄”行動,突出路徑引領,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村級集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總量突破4000萬元,村均收入超7萬元,同比增長50%以上。

  目前, 雅安正通過跨村聯建集體經濟組織、引導村集體經濟轉型調整、吸引能人返鄉帶動村民致富等舉措,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聯建抱團

  集體經濟發展更有力

  5月5日,漢源縣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車間里,掛面加工機械發出轟鳴,曬場上掛滿待晾干的掛面。“這些掛面是富村村和富源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漢源縣唐家鎮黨委書記羊明說。

  富村村是原唐家鎮茍云村、黎家村在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中合并而成。茍云村、黎家村和富源村都是典型的山區村,山多地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發展一度找不到門路。

  幾個村的干部群眾經過討論溝通,邀請專家實地考察,找到了“村企合作”的發展路子——與漢源縣盛祥糧油貿易公司下屬的九襄掛面廠在掛面加工生產銷售上深度合作。

  2020年,3個村整合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啟動九襄掛面廠投資合作項目,組建了漢源縣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村干部進入董事會參與決策,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營管理。在掛面廠的指導下,優化產品結構,公司逐步打響“黎州二兩面”品牌。2021年底,富村村和富源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合計80多萬元,比2020年的6萬余元大幅增加。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雅安積極探索飛地抱團、村企共建、村社合伙等模式,引進外部要素促發展。下一步當地還將繼續探索設立片區“聯村黨委”、強村帶弱村等方式,持續促進資源整合,形成集聚效應。

  轉型調整

  山水資源開發更有序

  “所謂缺資源,并非真的沒有資源。”雅安市委黨建辦主任姜軍說,雅安有豐富的山水、森林和歷史文化等綠色資源,關鍵是要找到有效轉化的路徑。

  在周公山下,位于雅安市雨城區大興街道的大寨村一直在探索“水路”。

  大寨村水資源豐富,大寺溝、寺崖溝穿流而過,水源地地處海拔1000米左右,附近無莊稼、無農戶、無污染,水質清澈甘甜。

  2016年,大寨村修建了集中供水站,與轄區內十多家企業簽訂供水合同,供水站收入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來源。然而,隨著城市管網鋪設逐漸完善,過去買水的企業都用上了自來水,大寨村的水面臨賣不出去的困境。

  反復討論研究,村集體將目光投向桶裝水。大寨村黨總支書記李軍說,隨著單位企業入駐越來越多,大寨村附近的居民大量增加,加上群眾對生活用水品質的要求提升,桶裝水前景可期。

蔡山泉桶裝水廠 張超 攝蔡山泉桶裝水廠 張超 攝

  爭取扶持資金、確定廠房選址、開展水質監測,2021年5月,占地1.3畝的桶裝水廠建成,名為“蔡山泉”的桶裝水正式投產。

  目前,“蔡山泉”銷售范圍覆蓋大興轄區中小學、醫院、企業等,并逐步向周邊輻射。自生產銷售以來,水廠月均銷量4000至5000桶,村集體年收入達14萬元。

  針對部分地區開發管控嚴、資源變現難等問題,雅安積極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林下生態養殖,破解資源轉化的發展困境。

  能人驅動

  投身鄉村發展更有勁

  “五一”假期,位于蘆山縣飛仙關鎮鳳禾村的川西藥谷·禾茂田園迎來大批游客,剛“上線”的兒童游樂園歡笑聲不斷,孔雀、鴕鳥、矮馬等十余種動物也在這個假期悉數“登場”。

  禾茂田園從無到有,發展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與回鄉創業的宋志文密切相關。

  2019年初,蘆山縣實施“歸雁計劃”,宋志文看中家鄉的土地集中、交通便利等優勢,回鄉成立了大伯生態農莊發展有限公司,決定以中藥材種植為基礎,發展集種植加工、觀光旅游、生態康養、學習研發為一體的經濟綜合體。

  為了讓村民享受發展帶來的紅利,當地將村民閑置土地統一流轉給集體經濟組織,再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交由大伯農莊經營,股份由村集體和群眾按一定比例共同持有。“不僅能打消村民的顧慮,也能讓他們在得到土地流轉費用之余,享受企業發展帶來的分紅。”宋志文說。

川西藥谷·禾茂田園 黃剛 攝川西藥谷·禾茂田園 黃剛 攝

  如今,禾茂田園現代農業園里遍種金銀花、馬藍、黃梔子等中藥材,田園小火車、竹林咖啡館、國標游泳館等休閑娛樂項目發展得如火如荼。村民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保底分紅賺股金、就地務工掙薪金,實現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村集體年均增收25萬元。

  近年來,針對發展缺人才、帶富缺能人的問題,雅安全面實施優秀農民工“歸雁計劃”,積極培育“頭雁書記”,大力支持鄉賢反哺,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為進一步破解人才制約瓶頸,雅安已選聘了173名優秀本土民營企業家到村任“名譽村書記”或“發展顧問”。姜軍說,今年4月,173名企業家已全部到崗,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和利用民營企業資金、人才和技術優勢,推動村企共同發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