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四川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補齊文化民生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構建了戰線最長、數量最多、服務最廣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人民文化獲得感、可及性、滿意度有效提升。

  5月1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分析報告,對過去五年四川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梳理總結。

  公共文化設施日趨完善

  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縣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三館一站”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免費開放。截至2021年末,共有博物館263個,比2016年增加24個;公共圖書館207個,增加4個;文化館206個,綜合文化站4089個。鄉村文化振興行動全面提升,千村文化扶貧深入實施,文化惠民活動創新開展,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廣播影視傳播能力持續提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四川大力實施廣電領域“六大工程”戰略,創新推動“高清四川,智慧廣電”專項改革落實落地,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基本實現全省電視戶戶通、行政村廣播全覆蓋。2021年,全省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9.2%,比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6%,提高1.3個百分點。

  新聞出版繁榮發展。2021年,全年出版圖書14680種,出版量39721萬冊;出版地方報紙78種,出版量98318萬份;出版期刊354種,出版量5084.5萬冊;錄像制品88種,電子出版物658種,各種出版物及出版量均列全國第一梯隊。

  文化遺產保護成效突出。截至2021年末,全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333個,省級傳統村落104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1項。三星堆商代遺址和稻城縣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雙雙入選“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新業態迅速興起

  文化經濟總量明顯增加。2020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2037.13億元,比2016年增長53.9%,年均增長11.4%,高于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1.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4.02%提高到2020年的4.2%,提高0.18個百分點。2016—2020年間,文化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對全省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文化產業體系持續優化。2020年文化服務業增加值占比68.6%,比2016年提高5.7個百分點。2020年文化產業核心領域實現增加值1430.1億元,增長58.5%,年均增長12.2%,增速比整個文化產業高0.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核心領域增加值占整個文化產業的比重為70.2%,提高2個百分點。

  文化市場主體快速成長。2021年末,全省規上文化企業2228家,比2016年增長44.4%;企業資產總計6877.6億元,增長117.7%;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638.6億元,增長79.2%;2021年企業資產和年營收突破“雙百億”的企業達到6家。

  文化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數字內容、動漫游戲、視頻直播等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文化業態發展強勁,“互聯網+文化”“文化+旅游”等新型文化融合業態正煥發勃勃生機,逐步成為推動文化產業高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2021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規上文化企業達到188個,實現營業收入101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占全部規上文化企業營收的21.9%。

  文化產業集群趨勢明顯。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1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5個,國家級動漫游戲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1個,省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9個。

  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2021年,全省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1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7.6%,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13.4%,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

  注:部分2021年數據暫未獲得,用2020年數據替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