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正在核酸檢測裝備氣膜檢測艙工作。省衛健委供圖醫護人員正在核酸檢測裝備氣膜檢測艙工作。省衛健委供圖

  廣安市鄰水縣核酸檢測專班成員、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主管檢驗師駱貞紅才從吉林返川后再上戰場,成為移動核酸檢測車隊長之一。“我們這次建了鄰水醫療隊長群,多名隊長輪值,隊長們不只管自己所在核酸檢測車,輪班時也要全面監控所有核酸檢測車,‘盯’每個班次間的銜接情況,哪個方艙一旦出現積壓核酸樣本情況,我們就快速調度,將樣本轉給其他艙共同分解任務。”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常莉。受訪者供圖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常莉。受訪者供圖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常莉也是隊長之一,她所在車稍微有些“特別”。 “這次11臺移動核酸檢測車輛,大部分車輛跟集裝箱一般大小,主要負責混采樣本檢測,單日檢測能力上萬管;我們這臺車跟大巴車一般大小,單日檢測樣本數千,主要對混采發現的陽性樣本進行逐一單檢,以確定最終的陽性標本。”

  作為11臺核酸檢測車的總調度員,張志強從吉林回川,進入鄰水指揮調度,已習慣白天黑夜連軸轉。“我們這支隊伍很多人都經經歷過吉林戰疫的歷練,這次來廣安,我們做到方艙物資統一調度保障、核酸檢測能力統一調度、醫療質量管控同質化、院感防控一體化、隊伍管理一體化……原班人馬支援,更有戰斗力,隊員默契度也高。”

鄰水縣核酸檢測車的總調度員張志強(中)。受訪者供圖鄰水縣核酸檢測車的總調度員張志強(中)。受訪者供圖

  “考慮該縣實際核酸檢測力量不足,我們這次特別設立‘前端處置組’,從省內不同市州抽調61名醫護人員,定人定崗,分別進行標本接收、掃碼、編號、處理……這樣一來,從接收樣本到入艙處理樣本的時間大幅縮短。” 張志強說,最近一周,每隔一個小時,他都要去看核酸檢測車各自的檢測量以及前端核酸樣本的處置情況,以便動態調整、提高核酸檢測效能。

  5月15日,日最高檢測能力7萬管的“航母級”核酸檢測裝備氣膜檢測艙在廣安市鄰水縣建成投用,該氣膜檢測艙系可移動、自動化、大通量的核酸檢測實驗室。5月18日凌晨2時30分,194名曾援助上海疫情防控的四川隊員再啟程,在當日上午8時多抵達廣安市。正在一線支援的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肖利介紹,核酸檢測裝備氣膜檢測艙主要分成1個樣本處理區、1個試劑配置區、2個樣本提取區、2個擴增分析區。

  “我們194人分成4班,抽調3班按24小時三班倒排班,另1班輪休,保障醫護人員合理休息。”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三級調研員左萬里表示,剛來到新地點,他們就立即優化工作流程、升級信息系統,目前正著手提升檢測艙的檢測效能。

  當前,這支核酸采樣與檢測隊伍日夜堅守在廣安,他們聞令而動,逆風而行,正在拼命跑出戰疫“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