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作為四川落實“雙減”政策的具體措施,《實施方案》在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上有哪些方式?對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提出了哪些要求?5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要點梳理。

  關注點:

  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

  《實施方案》提出,教師要加強作業完成指導,認真批改,及時反饋,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布置手機打卡作業。同時,學校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義務教育學校作業時長的有關規定,科學設定各學科、各年級作業量,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并且,提高作業設計質量,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作業,進行必要的課業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閱讀和文藝等活動。

  關注點:

  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

  《實施方案》提出,將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和學生需求整體設計課后服務方案,推進課后服務課程化,“一生一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同時,《實施方案》明確,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提供課后服務的教師和所聘校外人員的補助,不得挪作他用或提取管理費等;代收費用于引入的第三方機構開展課后服務開支。

  關注點:

  完善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招生錄取模式

  《實施方案》提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不得超標命題或隨意擴大、壓減考試內容范圍,嚴禁將高中課程內容、學科競賽試題及校外培訓內容作為考試內容,確保教考銜接。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強化過程評價、綜合評價,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不低于50%的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并向薄弱初中傾斜。

  關注點:

  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實施方案》提出,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F有學科類培訓機構應按照設置標準重新審核登記,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未完成重新審核登記的不得進行招生收費等行為。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實行分類歸口審批和管理,教育部門主管學科類培訓機構,文化和旅游部門主管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科技部門主管科技類培訓機構,體育部門主管體育類培訓機構。

  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得在學校正常教學時間(含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培訓。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點30分。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點。培訓結束后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作業。

  在收費方面,《實施方案》要求,線上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廳制定,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由各市(州)政府制定。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探索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先服務后付費模式。校外培訓機構應開設預收費資金專用賬戶,金融監管部門要指導銀行等機構配合教育等有關部門做好預收費資金監管。加強培訓機構收費監督檢查。

  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