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學生收割小麥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在一塊位于半山坡的麥田里,一群身著紅色校服的學生正在田地里收割小麥,只見他們拿著鐮刀,將割下來的麥苗放在口袋里……
5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這些學生就讀于四川廣元市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去年,學校帶領學生墾荒5畝,劃分為16個小塊,每個班級一塊,種植了小麥。今年到了收獲的季節,從種植到收割,全由學生參與。該校校長張紹趙介紹,等收割的小麥曬干后,將磨成面粉,帶領學生制作成包子和饅頭,和他們的父母一起分享。

勞動實踐——
墾荒5畝地 每個班一塊
從種植到收割由學生參與完成
紅星新聞記者通過視頻看到,麥田比較方正,中間插著多塊牌子,麥田中,身穿校服的學生們,彎下腰,一手握麥子,一手握鐮刀,小心翼翼地割麥,然后裝進口袋里。勞作中,學生們充滿了歡聲笑語,甚至還在后面拿著一把割下的小麥,興奮地揮舞著。
這一塊麥田,不是某位農戶的,而是由學校墾荒而來。5月23日上午,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校長張紹趙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塊地以前是一片“撂荒地”,去年,學校開辟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經過多方協調后,帶領學生墾荒了5畝地,然后由學生們自己栽種小麥。
“學校初一至初三共有606名學生,我們將5畝地劃分為16塊,除了老師有一塊外,其余每個班級一塊。各個班級還給自己的地塊命了名。每次勞動,都是以年級為單位,學校由關工委、德育處的老師帶領和指導,還有一兩個家長代表參與。”張紹趙介紹,從種植小麥到如今成熟收割,都是由學生參與完成,“學生們自種自收,讓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和糧食收割的不易。”
